怀念过世老友李敖

作者: admin2
2019年05月24日

IMG_4161

笔者与李敖生前的合影

本报特约撰稿人:臧英年

台湾名人文化斗士李敖于2018年3月18日谢世,享年83岁,没有跨过84岁这道坎。今年4月27日是他的忌辰日,我要就此怀念一下这位老朋友。

李敖小我三岁,1949年秋季我们同在台湾台中省立一中就读,我高三,他初二。那时并不相识。1995年我受大陆上全国政协委员、前国民党中将沈醉先生之托,赴台时和李敖见面,并商请李敖为他在大陆已出版的简体字著作改为繁体字在台湾出版。那时李敖早已失去在台湾主掌出版社的条件,无法应沈醉之请在台出书了。我和李敖见面是电话约见,他热心地邀我去他家,因为他信息灵通,知道我的背景,按照他的“规格”,是符合登门一见的。

此后我就和他一直保持联系直到他去世。2011年7月10日我借北京中央电视台采访之由,到他住处畅谈和制做节目逾一小时,他直言直语,对我的发问立即回答。谈到他应香港凤凰电视公司刘长乐总裁之请,于2006年9月下旬前往北大、清华做专题讲演的来龙去脉,我也加入了他几位好友的行列去北大聆听了他的讲演,然后和他同乘一车去他写成一书但从未涉足的“法源寺”一游,沿途警车开道,十分拉风。他私下告诉我,他应邀到大陆讲演的原因之一就是要侃侃而谈,为知识分子撑腰。有人批评他在大陆讲演,对平素口诛笔伐的大陆体制评论谨慎,锋芒尽失。我后来去台湾和他见面时特别提出这一批评。他解释说,香港刘老板善意邀请,北大、清华等校热忱接待,他不能讲话太尖锐,让对方为难。但他仍扼要强调言论自由,并指出大陆一定要尊重宪法,给予人民宪法明文所列举的各种权利。李敖是一个坦率发言、能说善道的特殊人才,讲话很有技巧。我去他家进行访问时,他曾举例他讲话是如何的因时制宜,因人有别。“我碰见买猪的就说我喜欢吃猪肉,看见卖面包的就说我喜欢吃面包。他们都在场,我就说我特别喜欢吃猪肉馅的三明治。”

我问他教子之方如何。他笑笑说:“我和他们年龄差别太大,只好用有求必应之招,要什么,给什么。”“那你不会惯坏了他们?”“不会,他们头脑清楚,知道分辨是非,知道父亲对他们付出的是无条件的爱。”

手上我存有不少李敖所写的书,部分由他签名赠阅,部份是大陆磨铁公司持赠。经我推荐,该公司欲出版十几册李敖的旧作,并先重酬李敖两百多万人民币稿费,可惜和可恼的是,出书数册后,大陆审查机构就找上门来,制止了其后各书的出版。这让磨铁遭受了很大损失,是乃中国大陆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特色,无可奈何。

李敖有许多收藏,不少人慕其名而登门求售,他很有眼光的挑选,择优收购。为发放慰问金给台湾二战遗留的慰安妇,李敖义卖收藏珍品,获百万以上美金,全部送出,以支持她们拒受日方补偿,保留向日方追诉的权利。这也展现了李敖正义凛然,打抱不平的一面。

近来我仔细地阅读了几册李敖的赠书,的确是言之有物,文采出众,博学多闻,跃然纸上。在李敖过世的前几年,我在北京,他在台北,我们保持了不时通电话的交流方式,我打电话到他家,毫无约束地畅谈一阵,我们不谈时政和国家大事,只叙家常。他开玩笑地对我说,他要努力奋斗,长寿于我,为的是以后到我坟头祭扫,要尿一滩尿,以示亲热。我大他三岁,身体比他好,就立即接受了他的挑战,我说道:“好!我们彼此彼此,留待来日。”看样子,我要放弃这一“特权”了。好友已逝,莫为己甚,李敖,你九泉之下,好好安息,你在人间的种种“折腾”已经列入史册,长存不朽了。

正所谓:“人间豪杰是李敖,兴风作浪天下晓。争取自由斗权贵,旷世奇才不可少。”

类别: 标题, 文学欣赏 | RSS 2.0 | 评论 |

0 评论

发表回复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 Widget Area

    This is widget area, add your widget here from your widget on appereance on your admin pa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