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埃及纪行(一)

By: admin2
01/06/2018

吉萨金字塔

本报特约撰稿人:王辉云

埃及历史悠久,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我一直神往的地方。几年前,参观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在那里看到很多埃及文物,年龄都在三、五千年,且都异常精美,当时便产生一种强烈愿望,有机会一定探访这个文明古国。今天终于来到这个有着古老文明的国家,心中的喜悦难以言表。

 

开罗印象

走出开罗机场,已近黄昏。出了机场大道,开罗的色彩渐趋暗淡。街上车水马龙,景象和印度的一些大城市颇为相像,只是总体色调泛黄。前方的路,街边的楼,都是土黄的颜色。虽然熙熙攘攘的人群,星星点点的热带树木,川流不息的车辆和杂乱无章的商业标识也为这座城市带来斑斓的色彩,但黄色压倒性地占据了我的印象。当然,意象中的开罗应该就是这样的色彩,高耸入云的金字塔,三毛笔下的撒哈拉和悬挂在开罗上空的烈日,意象中的开罗与现实的开罗重叠起来,加深了我对开罗的第一印象。

从机场到旅店的路不是很长,但车多路堵,进入开罗市区后,发现开罗的交通比较混乱,红绿灯不多,更看不见交通警察。大街上什么车都有,但主要还是丰田和现代品牌的私家车。三车道的路面上总是有四到五辆车齐头并进,彼此之间的距离显得亲密无间,却也时常让人感到惊心动魄。虽然堵车,但车总还在慢慢地向前挪,差不多用了一小时的功夫,我们终于来到位于尼罗河畔下榻的旅店。

开罗像新德里一样,给我的印象是传统与现代并存。机场附近的新区和市中心的商业区现代气息浓郁, 老城显得杂乱无章。作为曾经的阿拉伯世界的一线城市,她往日的繁荣依稀可见。鳞次栉比的商铺,星罗棋布的清真寺,随处可见的外国游客,都展示着这座古城的文化底蕴,经久不衰。

仰望金字塔

来埃及最想看的是什么?当然是金字塔。到达开罗的第二天,我们便用一天的时间参观金字塔。为了使我们对金字塔的发展历史有更多的了解,导游先把我们带到孟菲斯,因为在孟菲斯可以看到最早建成的金字塔。公元前3200年,上埃及国王统一上下埃及,在距今开罗城南约三十公里的孟菲斯建立都城。古埃及许多代王朝都以此为统治中心,并在附近修建金字塔和大批陵墓。而开罗成为政治中心,则是后来的事情。

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的帝王陵墓,号称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一。埃及共发现90多座金字塔,主要分布在离开罗不远的古城孟菲斯(Memphis)一带,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是开罗郊区吉萨(Giza)的三座金字塔。

我们的导游Whael是个受过大学旅游本科专业教育而且有着二十多年从业经验的开罗本地人,他给我们参观金字塔的行程安排得恰到好处,非常有利于我们了解金字塔的历史。到达孟菲斯后,他先带我们参观了一个不大的博物馆——伊姆霍泰普博物馆。这个博物馆位于尼罗河沿岸的水浇地和沙漠的边沿,一面郁郁葱葱,一面黄沙弥漫。伊姆霍泰普是第三王朝法老左赛王(Djoser)身边的权臣,此人不但兢兢业业地为法老辅政,而且精通医学、天文学和建筑学,算得上是古埃及的一位圣人,相当于中国的扁鹊,更像欧洲的达芬奇。专门给他建个博物馆,也是顺理成章的。这个博物馆虽小,但不许拍照。参观了这个博物馆后,你能多少了解一些当时埃及文明发展的水平以及有关金字塔的知识。在他之前,古埃及的坟墓一般是用泥砖砌成的巨大的长方形的坟堆,叫做

“马斯塔巴”。到了伊姆霍泰普当政时,他对法老的坟墓进行了重大改革,将坟堆设计成重叠式的,用石块一层接一层地往上加建,逐层缩小,一直加至第六层。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梯形金字塔。左塞尔死后就葬在这座金字塔下面。这座阶梯金字塔是人类建造的第一座完全用石头构成的建筑物,在世界建筑史上有重大影响。因此,它的历史意义不容小觑。去埃及之前,我以为金字塔就是沙漠中突兀竖起的陵墓,这次实地观看后才知道,金字塔实际上是陵墓建筑群的一部分,金字塔周围还有附属建筑。在梯形金字塔旁,萨卡拉神庙巍然屹立,周边的断壁残垣依然彰显着往日的辉煌。我们来到梯形金字塔时,金字塔正在维修,密密麻麻的脚手架上,工人们在紧张地施工,铺开的作业面规模不小,但丝毫不影响梯形金字塔的高大形象。

离开梯形金字塔后,我们被导游带到一个所谓的地毯学校,实际上就是专门面向旅游者的地毯商店。当然,刚刚到达埃及,买旅游纪念品还没提到我们的议事日程,大家看了看工人如何织造地毯的表演,浏览了一下商店里陈列的地毯后便启程前往吉萨大金字塔群。

终于来到久已盼望的大金字塔,无比震撼!站在金字塔前沉思许久之后,感觉依然是震撼!古代埃及人对神的虔诚信仰,是因为他们很早就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来世观念:认为今生是短暂的,而身后的来世才是永恒的。受到这种观念影响,古埃及的有钱人和帝王在活着的时候,便一心一意地为死后做着准备。他们对于“人从哪里来”等形而上的问题,似乎并不感兴趣,因为迄今为止尚未发现他们在这方面给后人留下的值得称道的哲学著作;但他们对于“人

死后要到哪里去”则是比较明确的。他们关心自己来世的幸福。为此,建造坟墓便成为他们人生的一项重要工作。他们花费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为自己建造坟墓。为了把自己的坟墓建得好一些,他们不惜重金,营造阴宅。金字塔便是法老的陵墓。因为相信金字塔是通向天堂的最佳途径,有权有势的法老们便以举国之力,为自己建造金字塔。因此,埃及的法老才给世人留下了至今令人百思不解的金字塔。

三座金字塔中胡夫金字塔最大,高146米,由230万块巨石建成。在四千五百多年前的古埃及,在没有任何机械设备的年代,当时的人们是怎么把这些巨大的石块严丝合缝地堆积起来的呢?关于金字塔建造的成因,有很多种解释,有人甚至认为金字塔是外星人的“杰作”,我对这种说法一直存疑。

骑着骆驼徜徉在金字塔下能给人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曾经的商旅,历来的征战,往日的喧嚣,都伴随着驼铃声在无垠的大漠中烟消云散。

当落日的余晖泼洒在卡夫拉金字塔的时候,我们已坐在狮身人面像对面的餐馆中等待晚餐了。沙漠中的三座金字塔犹如三座大山,长幼有序地排列成一条直线矗立在眼前。望着面前的金字塔,令人感慨万千。时光如白驹过隙,历史若过眼云烟,四五千年的风风雨雨,恰似弹指一挥间。坐在金字塔前发呆,你不仅能从容地享受到那种永恒的美感,同时也能参悟个人生命的仓促和短暂。

不容错过的埃及博物馆

埃及璀璨的古代文明令人眼花缭乱,其历史之悠久让后人有望尘莫及之叹。当世界上其它民族还处于部落群居采摘狩猎的阶段,古埃及已经有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和繁华的城市。如果说中国远古历史大都散布于虚无飘渺的传说中的话,那么,同时期埃及的历史则真实地记录在坚硬的石头上。要了解一些古埃及的历史,开罗的埃及国家博物馆是个好去处,不容错过。

埃及博物馆可以说是我去过的最好博物馆之一,因为它的收藏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位于开罗市中心解放广场的这座博物馆离我们下榻的旅店只有一箭之遥,因而,博物馆刚一开门我们便赶来参观。

提起埃及博物馆的历史,就不得不提及法国著名考古学家马里埃特 (Auguste Mariette)。当年埃及被阿拉伯人占领之后,古埃及文明基本处于消亡状态,西方人来到埃及后,文物严重流失。于是,马里埃特于1858年提出建立埃及博物馆的建议,才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文物的流失,他也因此被称为“埃及博物馆之父”。

马里埃特的纪念雕像就耸立在博物馆外花园一旁。蓝天白云下,马里埃特站在自己的位置上看着潮水般的参观者每天涌入这座博物馆,他应该会感到自豪的。排队入馆时我就在想,今天我们能够不远万里来欣赏古埃及的文物,是不是也应该重新评价西方殖民主义的历史作用呢?

这座博物馆收藏了5000年前古埃及法老时代至公元六世纪的历史文物25万件,其中大多数展品年代超过3000年。一进博物馆,我直奔罗塞塔石碑复制件,这是博物馆中唯一的赝品。几年前,我在大英博物馆曾经看到过原件,深知它的历史价值。

罗塞塔石碑为近代埃及学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公元4世纪以后,尼罗河文明式微,埃及象形文字逐渐失传。虽然后来许多考古和历史学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一直未能破解。1799年,拿破仑入侵埃及期间,法军一个上尉在尼罗河三角洲一个叫做罗塞塔的地方,意外挖到一块黑色的石碑,碑面上由上至下刻有同一段诏书的三种语言版本:上面是古埃及象形文(Hieroglyphic),又称为圣书体;中间是埃及草书(Demotic),又称埃及世俗体;下面是古希腊文,代表统治者的语言,这是因为当时的埃及已臣服于希腊的亚历山大帝国之下,来自希腊的统治者要求统治领地内所有的此类文书都需要添加希腊文的译版。正是由于这块石碑的出土,埃及象形文字终于在19世纪20年代被埃及学之父商博良(Champollion)破译出来,使现代人可以通过这些象形文字准确了解古埃及各王朝的历史。因此,罗塞塔石碑在埃及考古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尽管这块石碑的原件在英国,但埃及人仍把这块石碑的复制品和商博良塑像一起摆在大门进口右手边显眼的位置。

博物馆内文物之多,俨然像个仓库,展品拥挤程度不在梵蒂冈博物馆之下。馆中的许多文物,如巨大的法老石像、纯金制作的宫廷御用珍品及重242磅的图坦卡蒙纯金面具和棺椁,其做工之精细,令人叹为观止。你甚至很难相信,四、五千年前的人怎么能做出如此精美的东西来?

前一天我在金字塔边上吃饭的时候买了几张沙草画,因而,参观博物馆时我对沙草画就多了一份关注。让人惊奇的是,很多历史悠久的莎草画,随着几千年的时光流逝,画上的颜色依旧光鲜动人。

埃及博物馆内有一个木乃伊馆,需要单独买票才能入内参观,但不能照相。一些活着时从来没见过面的法老相聚于此,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拉美西斯二世。看着这些木乃伊,我不禁想起了《红楼梦》里的“好了歌”,想起这些法老当年兴建陵墓的狂热。

参观开罗国家博物馆,即使走马观花一天也看不完。我们在匆忙中只看了三小时,说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一点儿也不为过。

古埃及人曾经创造了辉煌的古埃及文明,但后来先后被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和穆斯林所征服。公元640年,埃及被阿拉伯人占领,至公元12世纪,延绵数千年的古埃及文明终于被阿拉伯文明所取代。因而,现代埃及是一个阿拉伯人的国家。

古埃及人后代聚集地——卡普特区

如果有时间的话,在开罗寻幽访古总会有意外的收获。游览了萨拉丁城堡后,我们又专门用了一天的时间在开罗逛街。

开罗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是卡普特区。卡普特人据说是信仰基督教的古埃及人的后代,他们是埃及的原住民,公元一世纪便开始接受基督教信仰。相传他们是使徒马可在公元42年所建立的教会的一支。在公元七世纪穆斯林入侵埃及前后几百年里,基督教在埃及还是主要的宗教信仰,直到十二世纪,才产生主客易位。尽管在伊斯兰教占统治地位后,卡普特人曾经沦为二等公民,卡普特语也逐渐被阿拉伯语所取代,但直到现在,卡普特人仍占埃及人口的百分之十到十五左右。

卡普特区最著名的景观是悬空教堂。这座教堂建在巴比伦要塞城墙南门的废墟之上,主殿悬挂在栈道上方,看似悬在空中,故名悬空教堂。在这个有1500多年历史的教堂入口处,张贴着历任埃及教皇和埃及总统的照片,我不清楚这是不是埃及基督徒在一个穆斯林占统治地位的国家中不得不采取的生存方式。

悬空教堂不远处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教堂,是耶稣基督在埃及避难时的落脚之处,现如今,也成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基督徒的朝圣之地。

埃及毕竟是一个穆斯林国家。来到开罗,当然要看看开罗的老城区。197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开罗老城区位于今天开罗市区的东部,一千多年前建成的开罗老城墙依然健在,东西南北四座城门照常发挥职能。所不同的是,今非昔比,当年三万五千人的开罗城现今已发展成为拥有两千万人口的大城市,而开罗古城变成了一个著名的小商品市场。徜徉在铺着青石路面的曲径之中,与各种地推商铺擦肩而过,感受当地穆斯林的现实生活,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同行的朋友都一致认为不枉此行。

——待续——

 

Category: Literature | RSS 2.0 | Comment |

No Comments

Leave a Reply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 Widget Area

    This is widget area, add your widget here from your widget on appereance on your admin pa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