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赴美留学随想

作者: admin
2013年07月26日

近年来,到美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其中包括越来越多的小留学生。美国,显然成了国人海外求学的第一目的地。送子女到美国来读书,甚至成了身份与地位的象征。留学生中有很多大款和达官显贵的孩子,甚至有些家境不宽裕的人,“砸锅卖铁”,竭尽全力,也要把孩子送出来。
中国人一向重视教育,孔夫子更是人称万世师表,怎么如今到了有本事的人都把孩子往外送的地步?想想真是愧对祖先!
美国的教育的确发达,不仅远胜发展中国家,也胜过欧洲国家。连老牌的剑桥牛津都被财大气粗的哈佛、耶鲁等著名大学甩在身后。美国的顶尖大学因其培养了大批的政治家和其他各个领域的中坚人物而牛气冲天。
但这些骄人的成就,与其说是一个学校的功劳,毋宁说是美国整个教育体系,乃至整个社会体系培养的结果。哈佛耶鲁等一流院校,只不过是把这些美国体系培养出来的优秀候选人,再加以短期培训和磨砺而已。要论培养政治家,中国古代的著名教育家,一个人所起的作用, 比起哈佛耶鲁也不遑多让。
比如人们所熟知的孔夫子,号称弟子三千,贤人七十(史记说有77个)。这些弟子里有许多人名震邻国。他们或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或在学术上有所造就,或者德行上高标自洁,不同凡俗。
这样的弟子, 一辈子能培养出一个,都是了不起的成就,孔子一个人居然培养出来几十个。当今有哪所美国学校的顶级教授能以一人之力培养出来如此众多的牛人?
类似的光荣不仅属于孔夫子。战国时期的著名教育家荀子的高足有韩非子和李斯。李斯出师后做了秦国的相国,而韩非子则发扬光大了法家学说。荀子还有一个弟子叫做张苍,后来做了汉朝的丞相。
战国时期还有个教育家叫王诩,因家居云梦山清溪的鬼谷(位于今河南淇县),人称鬼谷子。他的高足里有苏秦和张仪。张仪当了多年秦国的相国,在东方六国纵横捭阖,为秦国的霸业屡立奇功;苏秦则合纵山东六国以抗秦,配六国相印,声名显赫,也是并世豪杰。 据说庞涓和孙膑也都是鬼谷子的弟子,在历史上也是声名赫赫。
这之后有程颢,程颐等名师,于是也就有了程门立雪的典故。二程的弟子大都是学者,以其为主体形成了洛学学派。而二程的再传弟子朱熹,则创立了理学,为封建王朝的延续提供了精神规范。
朱熹的弟子也很多,但都是学者,没听说过其中有政治家。在这方面,汉代以降,中国的教育似已经不比春秋战国时代。
近代的大教育家有湖南的王凯运,其著名弟子有杨度,夏寿田, 齐白石等。夏寿田是某科殿试的榜眼,齐白石是知名画家,杨度可算政治家和诗人,可惜他辅佐非人,浪费了满腹才情。
康有为也算一个著名学问家。 他的高足是梁启超,也是清末民初的大才子,大学问家,是大师级的人物。而梁启超最看重的弟子就是发动护国军倒袁的蔡锷将军。
以上所说教育家培养人才的功夫真是了得。他们的学问也深不可测,那可是要把中国到当时为止的所有重要典籍通读呀!
这以后的著名教育家,尽管也仍然有可圈可点之处,在培养弟子方面似乎不能同古人比肩。蔡元培堪称一代宗师,开北大兼容并蓄的风气,为人所敬重,但没听说他有什么著名私淑弟子。鲁迅也是著名学者,他离开北大到厦门大学去任教,甚至有学生为此也从北大转学到厦大去,但也没有听说他有哪些著名弟子。陶行知,马一浮,马寅初等都是近代教育界的领军人物, 但也没有听说他们培养出的著名弟子。当然,这也许是因为我孤陋寡闻所致。也许是因为物以稀为贵,人才多了也就大都籍籍无名。
再往后的教育界,更是每况愈下。一切都一统于一个思想,个人已经无法按照自己的理念办学兴教,文史哲方面的研究有了重重禁区,政治上必须正确成了一道紧箍咒,过去的诗词歌赋成了封建糟粕,历史上的文章大师已经不受重视,甚至受到批判。其结果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连同糟粕部分一起,已经不为读书人所继承。换句话说,传统文化断了根, 传统的教育方式也断了根。
传统文化断了根,所以在文史哲领域,中国的学术界有一个大断层。其结果是文史哲老师的水平普遍偏低,缺乏大师级的人才。俗话说,名师才能出高徒。没有高水平的老师来指导,又岂能培养出大师?
似乎有人不满于目前这种没有大师的现状,于是某些人就应运被封为“国学大师”,比如余秋雨。不能说余秋雨没有能力,但是,凭他对国学的研究,似乎离国学大师还有相当的距离。真应了一句话:世无英雄, 遂使竖子成名。
未来的大师,想潜心做学问, 恐怕也需要一个安静的,不受干扰的环境。而今学校和学术机关的位置,也已无法同古代的书院相比。那些书院远在山中云深人稀处,幽静雅洁,是潜心做学问的地方。而当今的学校,大都位于通都大邑,白天车水马龙,入夜灯红酒绿,怎一个诱惑了得!
现在读书的方式,也同以往截然不同。那时的弟子师从一个老师,那真是把老师当作父亲来看待。而老师对弟子也像父亲对孩子。弟子朝夕请益,老师言传身教,弟子倾心相学,老师倾其所有,否则,中国怎么会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一说法呢?现在的老师实在配不上这个称呼。
凡此种种,使得中国的教育无法达到过去的水平和深度,培育不出大师, 也就不奇怪了。
此外,从《论语》中,可以看到孔子的教学方法其实最接近当今美国课堂上的教学方法,以启发和讨论为主。一部《论语》,就是孔子和弟子之间讨论问答的记录,哪里像今天中国课堂上的满堂灌呢?此外,孔子培养出来那么多高足,没听说某个学生考试得了多少分, 成绩是ABCD,排名是三六九等。这一点,美国的学校也应该向孔子学习(真想不到,美国人也这么热衷于排名。我以前以为喜欢排名次是国人的专利,没想到美国人更有过之)。
孔子以后的中国古代教育,也都多少承袭了孔子的教学方式。所以,几所地处僻静山谷的书院,竟然得以培养出那么多的精英人才,而今的教育系统,徒有大规模,大财力,却难以培养出大师,这真是中国教育的大悲哀。
不仅不能培养出大师,当今的应试教育,更是只把学生培养成了考试机器,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样摧残孩子似乎还不够,也不知是谁规定的,文科生不学理或学理太少,理科生不学文或学文太少,造成学生知识面的狭窄甚至缺失,更是对中国人的未来影响深远。
更加可悲的是,当今的教育, 把学生统统培养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其人生目的只是为了谋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谋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本身没有错,错在许多人没有道德底线,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而不择手段。这样的学生毕业后,当了官大抵会成为贪官,当了老师很可能成为“老湿”,当了教授很可能成为“叫兽”。看看当今的大贪官都受过高等教育,看看有多少教授把自己的女研究生搞上床,看看有多少老师校长把小学生中学生拉来开房陪睡,就明白这些蔑称不是空穴来风。
看来,是到了彻底改革中国教育的时候了。
希望有这么一天,不仅有大量的中国学子到西方留学,也能有同等甚至更多数量的西方学生到中国留学。到了那个时候,大师可能就会顺理成章地涌现。
希望我能活着看到那一天。
写于5月26日

类别: 观点&来信 | RSS 2.0 | 评论 |

0 评论

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 Widget Area

    This is widget area, add your widget here from your widget on appereance on your admin pa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