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也上了抗疫第一线

作者: admin2
2020年05月01日

作者:一维

去年5月,女儿从印第安纳大学毕业。我知道她一直想从事医务工作,就问她毕业后要做什么。她说想到医院工作一段时间,看看那里的人都在做什么,然后再决定学什么。既然她有了主意,我也就顺水推舟地同意了。9月,她到印州布鲁明顿市附近的小城Bedford,在一个有50来个床位的郡级医院做医护,实际上就是护理病人。她上夜班,下午5点到早上5点,每天12小时,一周至少连续工作三天。

从国内医学院毕业的我从此和女儿的谈话又多了一些谈资。她告诉我一些医院的见闻,有时也问我一些奇怪的病例,然后我们一起琢磨;她还告诉我她第一次看到一位病人在她当班时去世之后的感受。有时我也问她的常规工作是什么,她如数家珍地给我捋了一遍:喂水喂饭、翻身上厕所、必要时清洁床铺⋯⋯听起来就和中国医院里的护工差不多,但责任要大得多,因为不是一对一,而是一人看护一层楼的病人。这让我想起回国探望我母亲时看到的医院护工,基本都是中年妇女,一天24小时在病床边侍候,晚上就睡在沙发椅上,好些的在床边支个床凑合一夜。虽然女儿有办公室可用,但一个20岁出头的女孩子,而且还毕业于不错的大学,她身体和心理能承受得了吗?让我惊讶的是,女儿在谈话中从没表示过对自己工作的厌恶,反倒充满了对生命的尊重和怜悯。

 

第一波新冠病人

三月中的一天清晨5点半,我在沉睡中被女儿的电话叫醒。她工作了半年,从来不这么早给我打电话,一定出了什么事,我马上惊醒了。电话那一方,我从她的声音里听到了惊慌。她说:“你简直想像不到昨晚发生了什么!上班刚一会儿,急诊室就送来了一个有新冠肺炎症状的病人。我马上按规定穿防护服、戴口罩、戴护目镜。可还没有搞好,就又送来了五个!我简直忙不过来了!”她一路边开车边和我说了差不多30分钟。

此后,住院的新冠肺炎病人越来越多,最忙的一晚,她要照顾12个病人。原来,印州的老人院新冠病毒感染严重,因为老人们年纪大,多数有基础病患,感染后经不住折腾。现在,老人确诊新冠病毒感染的占全州5.3%,但死亡的老人占了全州因新冠肺炎去世者的三分之一。女儿工作的医院附近有一家老人院,有29位老人检测新冠病毒阳性,其中7位已经去世。现在轻症的老人自行隔离,症状严重的病人都被送到她所在的医院。医院专门建立了隔离区,为感染新冠的病人使用。每次女儿值班,都在看护这些不幸的老人。

 

防护用品紧缺

1

穿着防护服的女儿

我问女儿个人防护用品PPE够不够,她给我发来一张照片,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她没带护目镜,只穿一层隔离衣,脖子露着,还穿着自己的裤子和鞋子,和国内医护人员里三层、外三层简直是天壤之别。她说,这个边远的小医院,一直没有从州里收到任何PPE。她开始护理新冠病人一周后才得到一个N95口罩,护士长要求不戴时放在纸袋里,反复使用。医院和新冠病人接触的50位医护人员只有10个面罩,轮流反复使用。而且医院不发帽子和鞋套,必须自己购买。

护理是要近距离接触新冠肺炎病人的呀,何况她还要一晚照护十几个!这回是我慌了。深知美国的PPE要优先供给医务人员使用,想买也买不到,我只能马不停蹄地向亲友求救。在北京的嫂子给我快递了100个N95口罩,印城的孙斌又送了50个三维打印的面罩,感谢印城华人社区的慷慨捐赠,我又得到了一批PPE,最后由儿子开车把这些急需的防护用品“闪送”给了妹妹,交付给他们医院使用。

 

担心传染给室友

女儿在医院上班时的防护问题暂时得到了缓解,但日常生活也需要重新适应。她毕业后和好友在布城分租了一个公寓,她养了只猫,朋友养了支鸟。她晚上上班,朋友白天上课,两人时间凑到一起时,就花时间购物、聊天、看电影。

一天电话中和女儿聊天,她说自从开始看护新冠病毒感染的病人之后,她的精神一直很紧张。室友有先天性免疫缺陷,属于高危人群。她每天早上回家后,总把自己的穿戴都消毒一遍,然后洗头洗澡,但还是不放心。她现在经常打扫公寓,并尽量少和室友同时在公共空间里,即使不得不一起,两人也都带着口罩。尽管如此,室友不久开始有症状,视频问诊后医生要她去医院检测。但这个室友认为只要症状不发展,还是自己在家隔离更安全。

几天后女儿也开始喉痛。她视频问诊后去做测试,等待期间不能上班(工资照发)。虽然她的身体暂时得到了休息,但因为心理上的内疚,却出现失眠。她怕因为自己的大意,好朋友真的被传染了新冠肺炎,而好友又因免疫缺陷而没有足够的抵抗能力。最后越想越怕,但又无能为力。两天后,朋友的症状有所好转,她的结果也终于出来了,阴性!不仅是她自己,我们全家人都松了口气。我也赶快通知朋友。

 

好心人相助

一周前,女儿的电话又在清晨5点半把我从沉睡中叫醒。电话那边抽泣的声音让我感到她的焦虑。原来她忙了一夜后正准备开车回家休息,却发现车的一个轮胎爆了。她给警察打电话求助,没想到在她车的后备箱里没找到备用胎。我想象她在寒冷和黑暗中的无助,只能故作镇静地安慰她说,你想办法回家,我们一定尽力把车修好。还算运气,一个值夜班的同事带她回了40分钟车程的公寓。

一上午,我和先生人手一机,打遍了印城的车行,不少已因疫情关闭,还有的没有合适的轮胎型号,也有一个要价400美金,而且还得我们自己取了轮胎然后自己送去装上。在放弃希望之前,我们开始给布城和Bedford车行打电话。打了一个小时,情况并不乐观。快中午了,还有3个小时,女儿就要准备出发上当晚的夜班了。

就在我百般焦急时,先生兴奋地跑过来大叫:“问题解决啦!”原来他打通了布城Belle Tire车行的电话。车行经理说,他可以找人开车去把轮胎卸下来,回布城修好,然后再送去装上。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就问他,往返两趟一百多英里,要开两个多小时,这得付多少钱啊?先生回答说,他们只收轮胎和修理轮胎的工时,130美金。当先生坚持付往返时间的花费时,经理说,他们一直希望有机会帮助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现在终于有了机会。我听后眼泪都下来了。10分钟后,经理打来电话说,工人已经上路了。下午五点,女儿准时到医院上班。

这样温馨的事情数不胜数。女儿舍不得剪她的长头发,医院又不发帽子,她只得自己去买浴帽。一位当地老太太听说了女孩子们的苦恼后,就自己花了好几天,给她们每个人做了一顶漂亮的帽子。老太太把帽子亲自送到医院,女孩子们高高兴兴地挑了自己喜欢的颜色,戴在头上,马上给医院里单调的环境增添了不少点缀和春天的生气。看了女儿发过来的照片,我的心里也亮了起来,而且对美国人平常冷漠的印象也有了改变。

2

 

结语

人是环境的产物。面对大灾大难,不少人显出本色,有的升华,有的沉沦,也有的人无动于衷。可以肯定,新冠病毒这场对人类空前的劫难,不可逆地改变了我们每个人对今后生活所采取的态度。在这次疫情中,我们听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而从女儿和她同事、朋友们的故事里,我看到了年轻一代在面对疫情时的态度。未来的世界是他们的,我相信,在这次疫情中的经历将影响他们的一生。

类别: 标题, 生活在美国 | RSS 2.0 | 评论 |

0 评论

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 Widget Area

    This is widget area, add your widget here from your widget on appereance on your admin pa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