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纳公民参与和社会领导力论坛
文:本报特约撰稿人王辉云;摄影:钱惠荣
由美国华人联合会(United Chinese Americans)主办,中华联合助学基金会(China United Education Assistance Foundation)、
《亚美导报》、印第安纳华夏文化中心(Indianapolis Chinese Community Center)和《印州华报》协办的“印第安纳公民参与和社会领导力论坛开幕式”于9月15日在卡梅尔市的文艺复兴饭店(Renaissance Hotel)举行。
来自印州各行各业的四十多名亚裔人士参加了开幕式。
本次论坛的组织者谢超瑜博士在开幕式上致辞时开宗明义地指出,一个民主社会的公民,应该对自己生活所在的社会做出一个公民应有的参与和贡献,而这个社会的综合品质也是由每个公民的参与程度所决定的。社会参与的核心价值就是关心其他社会成员,尤其是关爱一个社会里较为弱势或最需要帮助的成员,并进而由公民自己管理自己所在的社区。由于中国传统文化里较少提倡个人对社会的参与,我们华人在美国公共或社会活动中,往往缺席。我们需要改变这种现状。因此,推动公民参与对我们华人社会尤其显得重要。
有些读者会问,为什么要开办这样的论坛呢?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简单回顾一下美国的历史和现状。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而且有着长期存在种族主义偏见的历史。甭说那臭名昭著的奴隶制,就说其对待其他有色人种的所作所为,也是令人不齿的。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针对单一种族的《排华法案》,关上了华人进入美国的大门。到1924年《移民法案》出笼,几乎所有亚洲国家移民都被拒之门外。尽管种族歧视普遍存在,但许多早年来美淘金的亚裔苦力仍然选择留在了美国,大部分都定居在东西两岸。这个时期亚裔在美国的社会和政治地位不啻于寄人篱下,遑论与白人争取平等地位。
上世纪六十年代爆发的民权运动为改变亚裔的社会和政治地位创造了有利条件。美国1965年的《移民法》掀开了美国亚裔历史新的一页,带来了亚裔移民的第二个浪潮。亚裔作为一个受人欺压还能默默忍受的少数族裔也慢慢地发生了变化。经过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亚裔最终被贴上了“模范少数族裔”的标签。在美国社会中,他们往往被视为精明、勤奋、不惹事生非的群体。这种即使正面的成见,无疑也有着诸多负面的影响。那就是亚裔是个比较容易任人摆布的群体。
亚裔的忍辱负重为更多的亚裔移居美国开辟了道路。自2000年起,亚裔就一直是美国人口增长最快的族裔群体,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海外移民。据美国联邦人口普查局今年5月1日发布的最新亚太裔数据,显示美国亚裔总人口已达2140万,其中以华裔美国人最多,超过508万人。随着亚裔人口的增加以及美国社会日益多元化,亚裔在美国社会中的形象也在发生变化。公民参与就是在新的政治生态中发生的这些变化中最明显的变化之一。增强公民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和政治活动是改变自身形象的一个切入点。
公民领导力基金会执行主任 Anthony Ng 在论坛开幕上介绍了开办这个论坛的宗旨。为培养亚裔美国人的公民意识,增强和组织亚裔美国人社区,建立一个由具有公民意识的组织和领导者组成的全国网络便是这个基金会所做的工作。这个总部设在加州圣马特奥市的基金会成立于2013年,致力于培训亚裔美国人参与政治进程和公民生活。为了在美国培训公民参与活动的领袖人物,该基金会已在美国二十多个城市举办了公民参与和领导力论坛,以期达到提升亚裔在美国社会中的地位和形象,建立亚裔广泛参与社会和政治活动的平台,使亚裔从无声无息的少数族裔变为有影响力的人群。
紧接着Anthony Ng的发言,印第安纳大学历史系教授Ellen Wu从历史角度展示了亚裔在美国社会中的地位和面临的挑战。她以上世纪民权运动中亚裔的表现这一历史现象为例,深入分析了亚裔在美国的尴尬地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也曾有过亚裔民权运动(Asian American Civil Rights Movement)。这个受非裔民权运动影响和反越战风潮鼓舞下兴起的亚裔民权运动,至今不为人知。尽管参加这个运动的亚裔人士也同样举行过街头抗议,游行示威,要求正义、自由和革命性改革,但其社会影响力却微乎其微。之所以造成这种状况,与亚裔在美国社会中的整体形象和表现是分不开的。吴教授指出,亚裔美国人至今仍面临着身份认同这一历史遗产的挑战。
由于历史的原因,亚裔在美国这个比谁嗓门大的社会中争取平等地位至今仍然颇感力不从心。尽管亚裔是全美教育程度最高的族裔,拥有学士或以上学位的25岁以上亚裔占53.2%,远高于全美31.2%的平均水平;亚裔的平均收入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您不要忘记,亚裔多集中在教育、科学及服务业里讨生活,在政府工作的亚裔却少得可怜。如果说,犹太人在美国媒体业中占有统治地位,那么,华人在美国占统治地位的行业却只有中餐。因而,亚裔在社会上的话语权就可想而知了。
经过了民权运动,特别是政治正确讲了这么多年后,美国社会的政治图谱依然是白人第一、黑人第二、后面才是亚裔。
白人警察执行公务时打死黑人,没事,休假,风头过了继续当差;华裔警察出警时误杀黑人,拘留、革职、受审、判刑。
这就是亚裔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一个族裔在美国的社会地位并不取决于这个族裔的整体平均收入,而取决于这个族裔的精英有没有话语权。
正如 Anthony Ng 在发言中多次指出的,作为少数民族,我们必须要努力争取发声,才能改变现状。在美国这种多元化的移民国家,“If you are not on the table, you are on the menu. ”这是 Anthony Ng在这个论坛上反复强调的一句经典。他希望亚裔人士组织来,积极参与社会和政治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摘掉“亚裔美国人”的帽子,成为真正的“美国人”。
2001年成立的亚太岛民美国公共事务协会(APAPA)和2013年成立的公民领导力基金会就是众多应运而生的亚裔组织中的活跃团体。这些亚裔团体不但在团结亚裔社区,而且在为亚裔维权和社会活动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亚太岛民美国公共事务协会俄亥俄分部创建人王文奎先生在论坛上详细介绍了该组织的活动,他们在俄亥俄州组织了公民领导力论坛,并组建了俄亥俄州华裔美国人协会。他们利用社团的力量,声援支持俄亥俄州受到错误指控的美籍华裔科学家陈霞芬,最终使陈霞芬赢了官司。美国华人警官梁彼得事件也证明了华人的社会影响力在慢慢变强。然而,华人维权,争取平等地位依然任重道远。
印第安纳印度商业理事会主席 Raju Chinthala先生是印州名人,他在近年印第安纳与印度之间的商业往来和投资活动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同时,他也是印第安纳印度裔社区的领袖人物。他在发言中指出,印度裔在美国社会中收入高,但参与政治的人很少。和华裔相同,印度裔美国人也是在自身的发展中不愿意制造太多的声响。最明显的就是,在选举时,很少看到印度裔的人前去投票。
其实,在全世界民主国家中,印度的选举投票率远超美国。但为什么在美国生活的印度人,对政治活动普遍表现出冷漠呢?这不仅是印度人的问题,华人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特邀嘉宾发言后,周杰浩医生主持了现场讨论。负责回答问题的三位嘉宾是:曾经当选为最年轻的哥伦布华人协会主席、现任哥伦布市议员(Columbus City Council)的Elaine Wagner ,2016年当选为卡梅尔学区理事会成员的郑琳教授以及长期致力于教育改革的石平南博士。三位嘉宾就听众提出的关于怎样参加选举,如何为社区服务等具体问题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做了详尽的解答。
会议结束后,几个朋友聊天,都说举办这种活动非常好,应该唤醒华人的参政意识。尽管参加这次会议的人数不多,但并不等于华人缺少参政兴趣。正如一个朋友所说,微信上的印地华人参政议政群里,无论从人数上还是热闹程度上看,都不亚于这次会议。这充分说明华人参政的意愿和基础还是比较广泛的。
我还注意到,一些华人的孩子也参加了这个会议。但愿我们的下一代能够继往开来,创造出一个真正的自由平等的新时代。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