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火车游中欧五城

作者: admin2
2018年08月03日

文:移行换步

从旅行社订购了一个11天坐火车游中欧的计划,5月16日出发。旅行社的所谓坐火车游中欧,就是只给你安排酒店和火车票,其它的事情都由你自己操办。这样的好处是比较自由,每到一处的活动由你自己控制,费用也低一点,但是自己必须把计划做好。不管如何,这种风格的旅游合本人的胃口。旅行社安排的中欧城市是德国柏林、德累斯顿(Dresten)、捷克的布拉格和奥地利维也纳,后来在维也纳抽出一天时间去了一趟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所以一共是五个中欧名城。

 

柏林站

第一站是柏林,由于柏林新的机场尚未开放,只好用现有的两个小机场。乘坐的柏林航空公司的航班到达柏林TXL机场,进关的队伍排到了登机桥内。柏林给我的第一印象有点失望。大家知道,欧洲城市的公共交通发达,给自由行带来诸多方便。柏林的公共交通是全方位的,有四大部份:城际铁路、地铁、有轨电车和公共大巴。可以买一天或者两天的通票,随便乘。柏林很大,但是大部份建筑物都是二战后的,这是因为当年苏联红军和盟军攻克希特勒老巢时,大炮飞机狂轰滥炸,几乎把柏林夷为平地。柏林的地标性建筑勃兰登堡门、国会大厦和Kaiser-Wilhelm教堂都遭重创,国会大厦现在的模样是战后重修的。相当于巴黎凯旋门的勃兰登堡门,早已恢复原样,但是那座Kaiser-Wilhelm教堂到现在也没有修复。

勃兰登堡门

勃兰登堡门

柏林的主要景点是勃兰登堡门、国会大厦、夏洛特皇宫、胜利纪念碑、柏林墙残恒、死亡犹太人纪念碑等。那座胜利纪念碑上,厚实的花冈岩上还留着许多二战时期的枪炮留下的创伤,有些浮雕遭受枪弹损害,已无法修复。看着那些弹孔,可以想象当年战争的残酷。夏洛特皇宫由于位于柏林的郊区,二战后期没遭多大的难,里面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用收藏的珍贵瓷器装饰的房间。令我感到意外的是在柏林中心相当于纽约中央公园的大公园内,有一座精致漂亮的苏联红军攻克柏林的纪念碑,两侧还展示着苏联红军攻克柏林使用过的坦克和大炮。这在冷战时期有东西柏林之分时还可以理解,因为纪念碑的所在地当年属于东柏林。但是柏林墙早在1990年就已被推倒,统一后的德国也早已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而且还是在几年前刚被中国超过。仔细想想,德国人的做法还真有其道理。只要你莫斯科的大街上宝马、奔驰、奥迪漫天跑,在柏林留个红军纪念碑是小事一桩,再者还可以吸引俄罗斯游客,何乐而不为之?在柏林还有悼念二战中死亡犹太人的纪念馆,有关30年代希特勒上台后搞的清党和屠杀异己的博物馆,当然还有柏林墙纪念馆。我想这些都反映了德国人的胸怀和智慧。因为他们的经济以出口为主,顾客在国外,柏林大街上除了出租车是奔驰外,宝马、奥迪和奔驰车的数量,尤其是奥迪车的数量,远不如在国外城市街道上多。好像从来没有听说哪个地方抵制德货的新闻,相比之下,日本人就差远了。当然咱中国人也不咋样,常常忘记过去受的苦难,没有勇气真诚地承认错误。

 

德累斯顿

离开柏林后的第二城市是往南160公里的德累斯顿。德累斯顿坐落在易北河边,南临捷克,13世纪时便初具规模,历史悠久,有易北河边的佛罗伦萨之称。与柏林一样,德累斯顿在二战后期也遭大难。1945年2月13-15日,英国皇家空军和美国空军在德累斯顿分别扔下了727和527颗重磅炸弹。整个城市的许多巴罗克风格的大楼被炸毁,22万多人死亡。此次大规模飞机轰炸被历史学家称为德累斯顿大轰炸。轰炸的本意是摧毁德累斯顿的军事基地和为战争服务的工业制造基地,可结果却相反。战后成立的国际调查组想搞清轰炸城市的真实原因,结果也是不了了之。说穿了就是情报系统摆乌龙。德国未统一前,德累斯顿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东德,大概缺钱,很多名建筑都没有修复,直到80年代后期才开始大量修复。现在已经恢复到了原来的规模,看着那些大轰炸后的照片,比比现在的模样,不得不佩服德国人的工艺水准之精湛。

德累斯顿

德累斯顿

德累斯顿有几家著名的博物馆,其中的大师博物馆藏有拉斐尔、伦布朗、鲁本斯、梵高以及戈亚等大师的名画。尤其是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拉斐尔的名画 Sistine Madonna,这幅1512年创作的巨幅油画(265厘米×196厘米)二战后被前苏联拿到了莫斯科的普西金纪念馆中。1955年斯大林死后,才以增强和促进苏德人民友谊的名义返回德累斯顿。值得一提的还有瓷器博物馆。德累斯顿是德国瓷器的制造中心,也可算作德国的景德镇吧。该地区的Meissen(梅森)瓷器闻名遐迩,开始于1710年,比中国人晚的多,但生产的都为高档瓷器,成为许多欧洲皇家贵族的收藏品。德累斯顿瓷器博物馆的收藏由当时的Saxon 皇子Augustus the Strong于1715年开始,尤其是里面的各种整套的青花瓷器,年代涵盖明朝万历到乾隆年间。许多巨大的青花瓷大缸,起先还以为是复制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说所有展品都是原装货。据博物馆的介绍,荷兰东印度公司光在明朝就往欧洲运送了三百多万件青花瓷器。这些瓷器如果拿到拍卖会上,都值千万甚至上亿。我不知道其它地方还有没有类似的收藏,反正这是我一生中能一次看到的数量最多的古青花瓷器展览。这些珍贵的瓷器在二战后期都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才幸免于大轰炸的毁灭。

到德累斯顿的那天正逢周末,刚好当地有一个节日。入住酒店前的步行街上搭起了好几个演唱台,许多小吃摊位,人群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不过德国人的小吃并不怎样,很少有蔬菜。本人的最爱是早餐上的生火腿肉。大家知道德国人爱喝啤酒,以前是平均每人一年151升,现在由于关注健康,降到了105升。那天在街上有许多卖酒的摊位,葡萄酒倒在玻璃酒杯中按杯卖,酒客喝完酒后自觉地把酒杯还给卖主,素质好坏一目了然。本人也要了一杯当地的黑啤,和陌生的德国人坐在一起,边喝边听音乐歌唱,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布拉格

布拉格老城广场

布拉格老城广场

离开德累斯顿后往南150多公里是捷克首都布拉格。布拉格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老城,有1100多年的历史。布拉格在历史上还是波希米亚皇国的首都。第一次知道布拉格是在1968年,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国家的坦克开进布拉格市区镇压被称为“布拉格之春”的民主运动。当时中国政府是反苏联修正主义和沙皇帝国主义的,所以报道很详细,就像现在中央电视台报道美国的天灾人祸那样。布拉格是中欧很有特色的城市之一,捷克最长的河流Vltava河穿城而过,有金色布拉格之称,游客特多。主要的景点有查理大桥(Charles Bridge)、布拉格城堡(Prague Castles)、老城广场(Old Town Square)等。

查理大桥在当时的波黑米亚国王查理四世的监督下于1357年开始建造,大约15世纪初完成。大桥16孔全长516米,宽10米。桥上有30座圣徒雕塑,大约是在1700年左右加上去的。由于长年累月的风吹雨淋,加上洪水泛滥,原来的雕塑都被请进了博物馆,取而代之的是复制品。桥两头各有一座守桥的城楼,在老城这边的叫老城区桥塔(Old Town Bridge Tower),下城区(Lesser Quarter)的那座叫Malá Strana Bridge Tower,远没有老城区桥塔有名。这是因为老城区桥塔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当年的屋顶用的是黄金贴面。现在的城楼还是原装货,花6欧元可以登上去。查理大桥经过600多年风风雨雨而依旧如故,可见其质量之高,就像四川的都江堰工程那样,经的起时间的考验。查理大桥里所当然已属于布拉格的标志。

查理大桥把布拉格的老城(也可以称作上城)和下城连接起来。下城的小山坡上就是布拉格城堡。布拉格城堡实际上是一组群建筑。历史上的波希米亚国王、罗马帝国皇帝和二战后的捷克斯洛伐克的总统府都在城堡内。现今捷克共和国的总统府也在里面。城堡中有几家博物馆和教堂,最有名的是那座哥特式天主教堂St. Vitus

Cathedral。在布拉格城堡的那天正好冷空气降临下大雨,颇为扫兴。

布拉格的老城区一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划为世界文化遗产。最热闹的地方是老城广场,广场中人群最多的地方是那座在老城市政厅钟楼上的举世闻名的天文钟。顾名思义,这座天文钟能展现各种天相,包括某时某刻太阳和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月亮的圆缺,生肖符号等等。每到一个钟点,钟就会敲响,而且上面的两个窗口打开,12个神色各异的耶稣使徒木偶人物和代表死亡的人体骨架会分别亮相。那天从一位自愿导游处了解到,天文钟的外圈有365个格子,每个格子里面有一个捷克名字。2002以前,新生的捷克人都得取钟上与其出生日相应那天的名字,否则需要政府的批准。这台天文钟1410年就造好了,后来由于战争和技术进步经过数次改良,所以有6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唯一的到现在还在运转的古天文钟。

旅行社安排在布拉格的时间有2天半,对我这样不太喜欢花很多时间在博物馆、又痛恨购物的游客来说,时间卓卓有余,所以很想多跑一个地方。出发前了解到,布拉格南面180公里处的中世纪小城Český Krumlov值得一游。这座中世纪古城几百年来从未遭受破坏,原汁原味,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本来以为去那里应该很方便,所以没有仔细研究,而是想到了布拉格再说。结果到了布拉格才知道火车不能直接到那里,要转公共汽车,而且从布拉格去那里的长途汽车票早上出发的都已销售一空,所以当天来回是不可能的了,只好作罢。但又不甘心,因此参加了一个去Karlstejn城堡的半日游。Karlstejn城堡由波希米亚国王查理四世于1348年到1368年建成,是捷克最有名的城堡。但是到实地一看,并不怎么样。城堡的规模还可以,要想看全部还得买两张票,分两次,而且城堡内精华部分的的参观人数有限制,需要预约。城堡的地理位置,依我看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向里面的讲解员询问,当年查理国王为什么选中这个地方建城堡,回答竟然是不知道,令人失望。

 

维也纳

从布拉格到维也纳300多公里,火车开了将近4小时,还算是城际快车(EC, Express City),与国内的高速动车相比,差距太大了。到维也纳入住酒店后,就匆匆去市中心转了转,到了那座有名的圣斯旦芬天主教堂(St. Stephen’s Cathedral)。这座哥特式教堂的里面还打着各种不同色彩的灯光,就像盛大节日或者音乐会上的那种,颇有新意。教堂其中的一座塔楼免费开放,沿着免强能过两人的螺旋楼梯登上塔顶,便可以从高处看维也纳市区。

维也纳是一座音乐之城,附近的萨尔斯堡是莫扎特的出生地。市中心街上,尤其在国家歌剧院附近,有许多打扮成莫扎特模样的票贩向游客兜售各种音乐会和歌剧票子。本人其它方面的才能都有一点,唯独缺少音乐细胞,听不懂那些阳春白雪的玩艺儿,不过还是参观了国家歌剧院。歌剧院白天卖门票让游客参观,当然游客不能随便在里面自由逛,得按钟点跟着说各种语言的导游参观,有日文导游,可是没有中文的。这是不是因为去维也纳的中国游客都像本人一样没有音乐细胞?歌剧院每晚上演歌剧,为了爱好歌剧的普通百姓能看上顶级歌剧,歌剧院内保留一个地方为站票区,站票大概8欧元一张,但不能预定,只能在当晚歌剧开演前半小时在窗口购买。不过歌剧院的外面有一个大电视屏幕,有时会实况转播里面的歌剧,还有多排椅子让游客免费观看歌剧。在维也纳的时候正好是周末,在好几处名景点处,包括著名的美泉宫,都搭起了露天舞台搞演唱会。你说它是张艺谋搞得那种实景演出,也不完全是。真搞不懂,有那么多的室内演出场所,非得到外面搭个台图个新鲜来忽悠观众。这样的舞台破坏了总体景观,苦了我们这些一辈子可能也只来一次维也纳的游客拍不到好照片,令人遗憾,但也只好认自己运气不好。

维也纳的西北边便是著名的多瑙河,著名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有一首圆舞曲便是《蓝色的多瑙河》。此行特意坐地铁到横跨多瑙河的大桥上实地查看了一番。流经维也纳的那段中间有一个岛,一边的水质清澈,但绝对称不上蓝色,另一边就没有那么清了。也许施特劳斯作曲时,没有什么环境污染,说不定河水确实是蓝色的。维也纳另一处游客挺多的地方是美泉宫,实际上应该叫皇宫,有中文语音介绍,里面不允许照相,皇宫后面的花园很大也很漂亮,当然比不上巴黎的凡尔赛宫的花园。但是它的玫瑰园很有特色,当时正值鲜花满园,各种不同颜色形状的玫瑰争相怒放,甚是惊艳。

 

布达佩斯

在维也纳有两天多的时间,所以也想到附近的城市转转。从维也纳出发的一日游,有两个选择,去西边的萨尔斯堡或东南边的匈亚利首都布达佩斯。萨尔斯堡的特色是莫扎特的故乡,风景好,影片《音乐之声》的外景就在萨尔斯堡,可布达佩斯是首都也是古都。由于时间有限,所以选择了去布达佩斯。接受了在布拉格去不了Český Krumlov的教训,因此在布拉格时,就在网上预订了从维也纳去布达佩斯的一日游。维也纳与布达佩斯之间250多公里,有高速公路相通。大巴早上7点半从维也纳出发,上午10点多就到了,下午5点回维也纳。多瑙河从布达佩斯穿城而过,河的西边叫布达(Buda),东边叫佩斯(Pest),合起来称布达佩斯。历史上看,布达比较高档,达官贵人多,那是因为那边有皇宫和政府部门,现在匈亚利的总统府就在布达一边;而佩斯要底档些,这就有点像老上海的浦西浦东。匈亚利在历史上曾经很强大,宋朝时入侵中原的匈奴实际上就是来自现在的匈亚利。据说匈亚利受汉族人的影响,其名字和咱们一样,姓在前名在后,不像其他西方民族那样名在前姓在后。英雄广场上头上缠着布围巾、留着上翘的八字大胡子、手握战刀骑在马背上的匈亚利人开国祖先的青铜雕像,与小时候在扬家将抗击匈奴的连环画上看到的一模一样。

与布拉格一样,布达佩斯有一座横跨多瑙河连接布达和佩斯的老桥,名叫链桥。它没有布拉格查理大桥那么古老,由英国工程师设计,1849年开通,桥上可通行汽车。两座大桥在两个不同的城市,都是连接上城和下城,真可谓异曲同工。布达佩斯在旅游杂志和广告上的地标建筑是坐落在佩斯一边的多瑙河畔的国会大厦。此大厦为维多利亚哥特式(又称新歌特式),由匈亚利本土建筑师Imre Steindl设计。他的理念是建一座可以与伦敦泰晤士河畔英国国会大厦媲美的匈牙利国会大厦。遗憾的是他在大厦完工前就已失去视力,并在1902年因病逝世,大厦于1904年正式启用。到了布达佩斯才知道,该市的温泉久负盛名,所以有许多泡温泉的澡堂。可惜在那里的时间短促,没有机会体验一番,只好留到以后了。

用了11天的时间,匆匆忙忙跑了5个中欧城市,感想有下面五点。第一,欧洲特别是中东欧地区,国家小,稍微一动,就到另一个国家了。欧盟成立后,来往各国之间特别方便。各个国家虽然小,但历史上按自己的轨迹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历史。反观中国,秦始皇硬是用武力统一了中国,之后就没有什么大的变动。欧盟各国现在想要统一联合,至少到目前为止进展不顺,难度大,可能是错过了可以统一的时间。捷克和匈亚利虽说是欧盟成员国,但是财政上还是本国货币,当然在两国均可直接使用欧元。第二,火车很方便,但欧洲的火车,除了巴黎和伦敦间的欧洲之星的速度勉强可以和中国的动车相比,德国的ICE(城际快车)还不错外,其它都太慢了。如果各大城市之间都有动车连接,那么旅行还会更方便。这次所乘坐的列车都可以带自行车,看到好多欧洲人,有的是一家人,带着自行车旅行,真不失为一种既方便、节约且环保的旅行方式。第三,看多了以后,觉得欧洲的老城大多千篇一律,大楼不高于5-6层,古老的街道均用石块(Cobble Stone)铺成,还有有轨电车。建筑风格无非是巴洛克、哥特式或新古典主义。以后再去欧洲的话,一定要到阿尔卑斯山区看风景,最好是从德国开车穿过黑森林,经瑞士再翻过阿尔卑斯山,到意大利的都灵和米兰。第四,有名的城市都有一条河,伦敦的泰晤士河,巴黎的塞纳河,布拉格的Vltava河,维也纳和布达佩斯的多瑙河,有了一条河,一座城市才能活起来。漫步在布拉格Vltava河边,布达佩斯多瑙河边,就像在上海的外滩,无怪洋人要沿着外滩造洋楼,那是在模仿他们的老家。上海有黄浦江,武汉、重庆和南京有长江,唯独北京没有河。真不知当时元太祖为何选在那里为都,大概是马背上的民族,不谙水性的缘故。第五,拖着行李上下火车,坐公交车和地铁跳上跳下,体力要好,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真想有一双年轻人的腿。

类别: 标题, 旅游 | RSS 2.0 | 评论 |

0 评论

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 Widget Area

    This is widget area, add your widget here from your widget on appereance on your admin pa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