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老电影《萍水相逢》观后感

作者: admin2
2017年08月04日

本报特约撰稿人:郑国和

不久前因为调查一篇稿子相关背景的需要,我有机会看了一部1945年出品的英国黑白老电影《萍水相逢》。原片片名为 Brief Encounter 的这部电影虽然制作于七十多年前,看后却让人得到一种久违的新鲜的艺术享受。今天我就介绍一下这部影片。

《萍水相逢》的故事发生在二战前1938年的英国。影片的开头和结尾相呼应,都设定为同一天晚上女主人公劳拉・简森坐在家中客厅壁炉旁对丈夫的忏悔,影片中间的主要内容则是叙述导致劳拉忏悔的一系列事件。

劳拉住在小镇米尔佛。她和丈夫佛雷德・简森拥有自己的花园洋房并育有一儿一女,一家人过着平静而幸福的中产阶级生活。每星期四劳拉都会乘火车去城里购物,并顺便去图书馆借书、餐馆用餐、电影院看电影,以调剂她作为家庭主妇的单调生活。那时的火车是蒸汽车,机车车头喷出的蒸汽中时常带有煤屑。有一次劳拉在站台上等车时眼睛里进了煤屑,情急中她走进车站咖啡馆求助。咖啡馆里碰巧有一位乘客是医生,叫阿列克・哈维,他每周四来这座城的医院里工作。阿列克主动为劳拉拨出了眼里的煤屑。几个星期后的周四,劳拉在城里餐馆用午餐时又与阿列克不期相遇。交谈中劳拉得知阿列克已婚,有两个孩子,是一位专攻预防医学的医生,坚信“预防疾病比治疗疾病更加有效”。劳拉被阿列克的职业使命感打动。他们相互介绍了各自的家庭。劳拉虽然答应了阿列克下周四再见的请求,分手后却意识到自己与陌生人幽会的不检点。回到家得知儿子当天被汽车撞伤的消息后,更觉得这是上天对自己的惩罚和警告。翌周周四劳拉出于礼貌勉强赴约,却不见阿列克。正当失望的劳拉徘徊在站台等候回家的火车时,气喘吁吁的阿列克一路跑来连声道歉,说是医院的临时变动使他不得脱身并希望下周四再见。在这第三次幽会时他们一起看电影、划船并且相互承认对对方的倾心,同时又都承认他们各自负有对家庭的责任,并没有相爱的自由。尽管如此,分手前阿列克在车站的地下通道里第一次吻了劳拉。回家的火车上劳拉明知应该为自己的出轨行为感到可耻,然而她却情不自禁地觉得说不出的高兴,甚至幻想着自己与阿列克两人在巴黎看歌剧、在威尼斯乘小船、在游轮甲板上和热带棕榈树下看大海和星星等种种浪漫场景。当天晚上,劳拉就自己白天的活动对丈夫撒了谎。为了不至露馅,她又给好友玛丽打电话请她替自己圆谎。劳拉和阿列克第四次幽会在一家高级餐馆,阿列克特地要了一瓶香槟酒,然而他们却在那里与玛丽不期而遇。狼狈又紧张的劳拉就自己的午餐伴侣到底是谁再次撒谎,使玛丽一眼看穿了劳拉两次撒谎的原因所在。午餐后阿列克向同为医生的好友史蒂文借了一辆敞篷车带劳拉到乡间兜风,并在一座石桥上再次吻了劳拉。然而此时的劳拉因为不知玛丽如何看待自己而心情沉重。阿列克还车时请劳拉与他同去,并说史蒂文当晚会很晚回家。劳拉坚持自己不能与他同去,必须要立刻回家。然而,就在火车将要开动的前一刹那,她却鬼使神差般地跑下车,冒雨前往史蒂文家找阿列克。就在两人还来不及亲昵时,史蒂文却因为下雨提前回家了。听见开门声,阿列克急忙让劳拉从厨房外防火楼梯溜走,在慌乱中劳拉把自己的围巾忘在史蒂文家的沙发背上。又羞又愧的劳拉在大雨中徘徊了几个小时。雨停后她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点燃一支香烟试图稳定自己的情绪,一位巡夜的警察走过来盘问她,显然把她当作了在街上兜生意的夜间女郎。精疲力尽的劳拉好不容易走到车站,打算乘末班车回家,四处寻找劳拉的阿列克此时也赶到车站。劳拉请阿列克离开自己,那样对双方更好。阿列克提醒劳拉,如果两人相互的爱情是真心的,在史蒂文家的那一幕其实并不重要。劳拉说世界上还有比这种爱情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明智、自尊和自重。阿列克说他充分理解劳拉的内疚和负罪感,因为他也心怀同样的内疚和负罪感。然而他还认为两人立刻一刀两断虽然是可敬可佩的痛快之举,“对我们两人的心灵却是一种过于残酷的暴力”。他恳求劳拉不管她多不情愿,务必在下周四再与他见最后一面,因为他已经接受了一份新工作,两周后就要离开英国,远走高飞去南非约翰内斯堡的一家医院工作:这是唯一能够确保他们停止两人关系、维持双方的明智、自尊和自重以及负起对各自家庭责任的办法。下周四,也就是片头和片尾劳拉对丈夫忏悔的当天,阿列克租了一辆车。他带劳拉又去重游了那条乡间道路和那座石砌的小桥。傍晚他们最后的分别地点还是在他们最初相识的那座火车站咖啡馆。一开始两人无语。接着阿列克问他能否从南非给劳拉写信。劳拉说既然答应不再联系就不该藕断丝连。劳拉又说她想去死。阿列克说:“如果你死了,你就会把我给忘记了。可是我希望你一直记着我。”劳拉说:“我也一样希望你记得我。”就在此时,劳拉的一位多嘴多舌的熟人多莉突然走进咖啡馆,大大咧咧地坐到他们旁边,并开始不停地大声唠叨,使得生死离别前的最后几分钟两个情人满腹的话语无法倾诉。不一会儿,阿列克的车进站了,阿列克仅在劳拉肩膀上轻轻地拍了一下就消失在门外,他们甚至没有机会作最后的道别。阿列克的车出站后有一列过站不停的特快列车驶过,本来呆若木鸡的劳拉此时下意识地冲出咖啡馆打算在呼啸而来的列车前跃下铁轨。飞驰而过的列车撩起了劳拉的头发。劳拉克制了自杀的念头,却浑身颤抖地站在站台的边缘。“我倒是希望我可以说自己是因为想到你和孩子们才没有跳下铁轨。但事实并不如此。我只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勇气。我回到了咖啡馆,在那里差点晕倒在地。”听到这里,对劳拉过去几周的变化已有觉察的弗雷德真诚地对妻子说:“你离开我们很远很远了。--非常感谢你,感谢你回到自己的家中。”百感交集的劳拉哇地一声扑进了丈夫的怀中。

《萍水相逢》是一部经典英国电影。1999年英国电影艺术家协会投票推选的一百部英国最佳电影作品中名列第二。该电影的编剧是英国剧作家诺埃尔·考沃德(Noël Coward, 1899-1973),

而电影剧本又是根据考沃德本人的独幕话剧《单调的生活》(Still Life,1936)改编而成。考沃德是英国最负盛名的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不仅在英国也常常在纽约百老汇上演,比如今年3月10日至7月2日,百老汇就刚刚上演了考沃德的轻喜剧《欢歌笑语》(Present Laughter)。该剧第一次在百老汇上演是在1946年。考沃德的戏剧属于风俗喜剧(comedy of manners),特点是以超然的态度描写英国社会特别是上层社会的世态、风俗和道德观念等。他的作品不仅充满理性和批判精神,而且不乏机智和讽刺,其语言轻妙、洒脱、老到又富于教养。批评家们把考沃德体现的戏剧传统追溯到王政复古期康格里夫(1670—1729)的喜剧。这一传统在十八世纪由哥尔德斯密斯(1728—1774)和谢里丹(1751—1816)等继承,经由十九世纪的王尔德,一直到二十世纪的毛姆和考沃德。还有批评家将这一传统追溯到莎士比亚和法国戏剧大师莫里哀。

或许有人认为此片描写的是英国家庭的解体。这是对考沃德风俗喜剧的误读。这一点如果我们对比美国电影《克莱默夫妇之争》(Kramer vs. Kramer,1979)和《美国丽人》(American Beauty, 1999)就会一目了然。前者里的妻子抛下丈夫孩子出走仅仅是为了“找到自我”。两年后寂寞的她为了孩子的监护权把丈夫告到法庭,却在判得监护权后又主动放弃,因为法庭上丈夫讲述的单身父亲和儿子的酸甜苦辣正是她当初离家出走的原因所在。后者里丈夫与女儿的高中同学相恋,妻子与老板私通,与邻居的交往中织入了吸毒和凶杀。仅从这两部电影就不仅可以看到美国家庭的解体,而且可以看出美国家庭解体的情况在二十年的时间里变得越来越严重。

中国电影(包括文学)里几乎没有风俗喜剧传统。鲁迅笔下阿Q向吴妈表示爱情的方式就是“我和你困觉!我和你困觉!”样板戏中的人物从来没有家庭,也没有感情生活。从《海港》里的方海珍到《龙江颂》里的江水英都是如此,《智取威虎山》里猎户的女儿小常宝则有“到夜晚,爹想祖母我想娘”的唱词。就我看过的作品而言,这种情况到2008年冯小刚的贺岁片《非诚勿扰》才有了改变。如果说中国过去没有风俗喜剧是政治挂帅导致的结果,那么随着国家越来越开放,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会越来越喜欢风俗喜剧这类的精神娱乐。希望不久会看到中国人自己的考沃德。

类别: 标题, 文学欣赏 | RSS 2.0 | 评论 |

0 评论

发表回复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 Widget Area

    This is widget area, add your widget here from your widget on appereance on your admin pa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