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藤原正彦《祖国就是国语》

作者: admin2
2017年06月24日

本报特约撰稿人:郑国和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经济泡沫破裂以来,日本的经济长期低迷不振。曾几何时,以终身雇用制令各国羡慕不已的日本公司开始解雇员工,国家财政捉襟见肘,政治家黑金丑闻不断;与此同时,日本的中小学也出现学生能力低下、拒不上学、学生虐待学生致使受虐方自杀等闻所未闻的现象,导致社会上广泛弥漫着对前途悲观的空气。面对这样的现实,很多日本精英都在思考日本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以及如何才能重振国家的问题。数学家藤原正彦就是这些精英之一。我在上期的《亚美导报》上介绍了藤原正彦的《国家的品格》一书,本期我来介绍他的另一本阐述其重振日本方略的畅销书《祖国就是国语》。

《祖国就是国语》是一部出版于2003年的散文集。与结构紧凑严密的《国家的品格》不同,本书的结构相当松散。全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的标题为“国语教育绝对论”,收入散文十一篇,是全书最集中阐述“祖国就是国语”这一命题的部分。比如第一篇《国语教育绝对论》,在列举日本问题的种种症状之后指出当前日本国家的危机是体质劣化造成的全身症状,因此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权宜之计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国家的体制是一个一个的国民的体质的积累,而一个一个的国民的体质则是由教育所塑造而成的。因此国家危机的本质说到底就是错误的教育体质所致。因此,要重振日本的根本办法必须重建日本的教育,而小学阶段的国语教育则是重中之重,足以决定国家未来的沉浮。接着藤原列举了几条理由来支持他的上述结论。首先,人类的思考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国语是一切理性思考的基础。比如,“爱”这一概念在日语里就有“喜欢”、“有好感”、“暗

恋”、“倾心”、“单相思”、“恋别人之恋”、“初恋”、“黄昏恋”、“一见钟情”等等词汇来表达。如果一个人脑子里只有“喜欢”这一个词,这人的情感就是单薄的直线的。第二,国语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情操。比如,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不幸感到悲伤,这种情操不过是原始的,只有对他人的不幸也能感同身受感到悲伤才是高级的情操。从前培养同情他人疾苦的情操的最好教师是贫困,然而战后日本的发展消灭了贫困,使这样的情操比较难以培养了。然而日本有大量描写贫困的小说、诗歌作品,教育则可以通过文学来培养这种情操。同理,教育可以培养思乡、物哀,以及藤原认为是组成武士道精神的勇敢、诚实、忍耐、恻隐之心、廉耻心等各种高尚的情操。他还以琉球人、阿伊努人以及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的一课》为例,说明所谓祖国既不是血缘,也不是国土,而是国语中包含的文化、传统、情操这些给人身份认同的东西。第二篇《致英语第二公用语论者》激烈驳斥了本世纪初日本一部分人提出的普及英语教育最终以英语为第二公用语的建议。他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此建议的作者们仅视语言为交流工具,而看不到国语兼有维持一个国家文化、传统、情操和国民身份认同的功能,并由此一再减少国语课时。无怪乎藤原大声疾呼:从小学各科目的重要性来讲,第一是国语,第二是国语,没有第三第四,第五是算术,其他的都在第十位以下。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日本一直在搞教育改革。“减轻学生负担”、“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兴趣”等口号不停变换,然而不仅没有取得效果,反而使得学生能力每况愈下。随着这些口号的提出,日本的教科书也越来越薄,内容越来浅。第一部分第三篇《犯罪的教科书》引用了教科书中简化圆的周长的计算竟教学生以圆周率为3来计算。藤原不客气地把这样的教科书叫做“犯罪的教科书”。

第二部分的标题为“别太捉弄人”,共收入散文二十篇,主要介绍了藤原家子女启发式教育的实例,是全书离书名的命题最远的部分。比如,藤原家有一个“发现笔记本”,凡是孩子们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的问题都做记录。凡是孩子找到答案的,一律当着全家的面加以表扬。发现分大中小三种。藤原家对此乐此不疲。比如,一个孩子问到既然喜马拉雅山山顶终年温度在零度以下又常常下雪,其高度为什么不会增高?另一个孩子说是因为积雪下面的温度高把雪融化了,妈妈说是因为山顶的雪被风吹走了,藤原本人说是因为太阳发出的放射线将雪融化了,最后上大学的大儿子则说是这几种原因综合造成的。本部分最后的一篇介绍了作者与他所尊敬的随笔家、杂志《室内》编辑山本夏彦(1915-2002)老人的交往。从本书的后记里我们得知,本书的书名出自罗马尼亚裔旅法哲学家萧沆(Emil Cioran, 1911—1995)。作者是从山本夏彦的著作中读到的这一名言的。

第三部分的标题为“满洲再访记”,仅收同名的散文一篇,但此篇却是全书中最长的,远远超出第二部分全部二十篇的篇幅。如果仅看标题,这部分并不切题,然而却为作者为什么长年不懈著书立说、为重振日本出谋划策作出了极好的注解。《满洲再访记》记录了2002年藤原和妻子带着三个儿子陪同84岁高龄的母亲访问满洲国首都新京(即今天的长春)的情景。原来藤原正彦于1943年5月出生于新京。他的后来成为有名作家的父亲(笔名新田次郎)是一位气象学家,当时在新京的中央气象台任科长。珍珠港事件后似乎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国在进入1943年后一步步走向败局。生活在日本傀儡满洲国的日本人本来享受种种特权,无忧无虑。然而,由于苏联于1945年8月9日突然大举攻入中国东北,藤原家在满洲两年零三个月的幸福生活瞬间被画上了句号。因为父亲要留下处理气象台善后工作,当晚十点半他母亲只身带着五岁的哥哥、两岁的他和刚刚满月的妹妹,经历了一年多九死一生的苦难,终于经朝鲜回到故乡长野县。回乡后躺在病床上的母亲将这一经历写成书于三年后出版,立刻成为畅销书,至今在日本仍拥有广大的读者。他母亲说,经历那场苦难后,觉得自己不久就会死去,那本书原是留给孩子们的遗书,让他们长大了看的。

有了这样经历的藤原自然对祖国的命运十分关心。他痛恨先单方面撕毁了《日苏中立条约》大举进攻满洲,后强迫大批日本满洲开发移民去西伯利亚做苦力的苏联,可是他更加痛恨本应保护日本侨民却在得知苏联进攻满洲时对平民封锁消息、带着家属首先撤退、撇下日本侨民不管的日本关东军。藤原在访问长春时对他的三个儿子说,这里是藤原家族的原点。其实那里也是藤原正彦本人忧国之情的原点。《满洲再访记》在叙述藤原一家人访问新京时,穿插着追述了十九世纪帝国主义侵略亚洲的历史和日本帝国的侵华历史。他以其亲身经历证明了日本帝国主义不仅使亚洲各国人民特别是中国人们深受其害,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

《祖国就是国语》对我们了解日本有价值,对今天的中国人如何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也有参考价值。虽然今日中国的国力蒸蒸日上,与九十年代以来日本的情况大不一样,然而中国今天也面临诚信缺失、假货泛滥、一切向钱看、见死不救等问题,中国的教育也有应试教育问题、语文课时受英语课时冲击等问题,更有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自私自利的问题。虽然“祖国就是国语”这一命题不是藤原正彦的创造,然而这一命题引起藤原的强烈共鸣,使他从中找到了他重振日本方略的关键词。或许加强中国的国语教育,也有助于中国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吧。

类别: 标题, 文学欣赏 | RSS 2.0 | 评论 |

0 评论

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 Widget Area

    This is widget area, add your widget here from your widget on appereance on your admin pa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