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美国大选

作者: admin2
2016年10月02日

本报特约撰稿人:王辉云

今年是美国大选之年。共和党和民主党已先后召开了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两党的总统候选人,房地产大亨特朗普(Donald Trump)和前国务卿希拉里(Hillary Clinton)分别代表共和党和民主党竞选下一任美国总统,一场“驴象对决”的选战大戏的帷幕业已拉开。从现在起,直到下届美国总统选出这段时间,您要是打开电视,就可以经常看到美国民主共和两党激烈竞选的场面,驴和象的形象也会时常充斥电视画面。

 

“驴象”之说从何而来

为什么民主党和共和党要用驴和象作为党的标志呢?这是因为美利坚是一个比较注重形象标志的民族。每个公司,每个球队,每个团体都有自己的标志,政党亦不例外。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德裔美国著名画家汤姆斯·纳斯特(Thomas Nast)在其创作的政治漫画中,用“驴”代表民主党,用“象”代表共和党。后来,驴和象便成了两党的象征,其寓意是“驴”表示倔强,“象”表示稳重。每当大选之年,民主党和共和党进行的选战便被人们称为“驴象大战”。

当今,民主党和共和党在美国政治演变过程中,其象征性区别早已不是倔强和稳重。然而,人们仍然习惯以驴和象来代表民主党和共和党。这种做法不具任何褒贬之意,纯粹是一种文化传统。当然,这种做法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您如果用驴这类动物指代中国共产党,中共在感情上是无法接受的,这种亵渎神圣的行为有损于党的光辉形象。由此,我们不难看到美国政治也有它轻松幽默的一面。

今年的总统大选注定是一场情节起伏跌宕、内容惊险刺激的好戏。唱戏的主角——特朗普和希拉里,一个是体制外富商,满嘴跑火车的老顽童,擅长忽悠,粉丝无数;一个是前第一夫人和卸任国务卿,觊觎总统大位多年,老谋深算,志在必得。尽管这两位总统候选人登台亮相没多久,已然好戏连连,你来我往,几个回合下来,难分伯仲。一个美国历史上年纪最大的总统候选人和美国历史上首位女性总统候选人的对决,无疑将是一场创造历史的选战。今年美国大选的另一看点就是民粹主义的兴起。作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虽未获得众多党内大佬的支持,却赢得大多数对现状不满的民众的衷心拥戴。民情与体制的冲突,也为这次大选的走向增添了不确定因素。要想更好欣赏这场大戏,回顾一下美国的选举历史还是很有必要的。

 

美国的选举历史

民主党和共和党轮番竞选总统是美国政党政治的产物。美国有两类政治组织,一为利益集团,即在有限范围内追求特殊目的的团体;一为政党,即政治诉求广泛,且有长远目标的团体。这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利益集团仅为实现特定的目标和利益为其政治诉求,而政党的政治诉求则在于掌握政权。

美国的政党与中国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相比是一种相当松散的政治组织,其对党员没有严格的要求和约束,但有一批领袖人物支撑着党的生存,弘扬着党的政治信仰,美国总统候选人往往都是从这些领袖人物中产生的。当然,特朗普是个例外。美国总统选举虽然操纵在两大政党手中,但并非与美国的公民没有关系。虽然美国总统并非由直接选举而是由选举人选举产生,但美国公民对总统选举的影响依然不可小觑。总统选举人是由公民直接选出的。总统候选人为了在选举中获胜,就必须争取选民,在选民中树立良好形象,提出吸引选民的口号和纲领,甚至向选民做出某些承诺。选民的向背,最终决定总统候选人竞选的成败。

美国的两党制雏形早在费城宪法会议之前既已产生。一派是联邦主义者,主张弱化中央政府,实行地方分权;另一派为国家主义者,主张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由国家控制一切。尽管如此,联邦主义和国家主义两大派别的代表人物——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和国务卿杰佛逊,在华盛顿的第一个总统任期内,尚能密切合作。但是,由于华盛顿是联邦党人,政策上多倾向于汉密尔顿,致使杰佛逊愤而辞去内阁,致力发展自己的政党,即杰佛逊民主共和党。1800年,杰佛逊当选总统。在其任内,联邦党式微,之后,随着联邦党的瓦解,事实上只有民主共和党存在。但是,到1817年麦迪逊总统任期末,民主共和党人已经接受汉密尔顿的政策主张,党派之争遂告一段落。

1824年的总统选举导致党争再起。在这次总统选举中,四个总统候选人(均为民主共和党人)没有任何一位的选票超过半数。于是,选举总统交由众议院进行。结果约翰·亚当斯 (John Quincy Adams)当选总统。而获得民众选票最多的杰克逊(Andrew Jackson)却在众议院竞选失败,令其支持者大为失望。于是,他卧薪尝胆,发奋竞选,终于在1828年赢得选举,“杰克逊民主党”也在其选战的胜利中诞生。这个党其实就是一个全国性的政治联盟,也就是当今民主党的前身。

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到南北战争前,与民主党相对立的党派为辉格党。由于对待奴隶制问题上的争执,使得当时的党派出现大分裂大改组的现象。民主党和辉格党都分裂成为南派和北派,分离出来的部分辉格党人与北方民主党员共同创建了一个新党,即“共和党”。其实,“共和党”在当时也是一个松散的政治联盟。由于奴隶制问题的分歧,主张废除奴隶制的北方成了共和党的天下,而坚持蓄奴的南方成为民主党的老巢。

随着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而结束,共和党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占据了强势地位。从1860到1932年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当选总统,其间只有两位总统是民主党人,即威尔逊(Woodrow Wilson)和克利夫兰(Grover Cleveland)。但是,从1932到1968年,美国又出现了民主党强势时期,其间只有艾森豪威尔(Dwight Eisenhower)一人出任过共和党总统。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两党制才在美国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民主政治体制,民主党和共和党轮流执政。两党的竞争主要表现在每四年一次的总统选举上,在美国国会中,民主党和共和党议员投票,一般很少基于党派立场,而大多是以他们个人意愿来投票的。

 

两党意识形态的差异

民主党和共和党在意识形态上的不同常常会导致其在治理国家的政策上产生分歧。一般来说,民主党坚持自由主义而共和党主张保守主义。美国当代的自由主义推崇革新、容忍与社会平等,主张观念、制度和法律应随社会环境改变而变迁;而保守主义则强调文化延续性,注重传统价值、社会稳定以及宗教在社会中的维稳作用。

基于这种政治信念,两党在政治领域的主要分歧便集中表现在实行“大政府”还是“小政府”的问题上了。共和党从维护个人自由的信念出发,认为政府权力扩大就意味着个人自由的缩小,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对社会问题的涉入必定会危及个人自由。而民主党则认为,不受政府干涉的自由经济导致了严重的贫富不均、高失业率、种族歧视,弱势群体权益得不到足够保护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由于政治理念不同,大选中两党总统候选人一般会按照本党的理念提出竞选纲领,并施展各种招数,争取选民支持。

由于民主党执政的关系,希拉里的政策主张除了对奥巴马政府的现行政策做些修补之外,也做出“扩大就业机会、增加普通家庭收入,为小企业及中产阶级提供更多税收豁免、施行综合移民改革、进一步推进奥巴马的医疗改革进程、减少医疗保险费用、确保民众能够上得起大学并增加职业培训机会及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加强对华尔街的问责与监管,保护美国不受外国威胁”等等许诺,这些政策主张与民主党的大政府理念是一脉相承的。

而对特朗普来说,在竞选中不仅要对奥巴马政府的现行政策进行大肆抨击,而且还要提出更吸引选民的政策主张才能与希拉里抗衡。

特朗普鼓舞人心的竞选口号是“使美国重新伟大”,为此,他勇于挑战所谓的“政治正确”,许诺竞选成功就遣返所有非法移民,并在美墨边境修建万里长城,禁止穆斯林极端分子进入美国。他还提出减少美国军费和国际事务开支,压缩国内逆向歧视性福利开支,重振美国制造业,把被中国人“偷走”的制造业岗位抢回来。他甚至宣称,如果当选总统,他要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征以45%的高关税,以保护国内产业。他的这些政策主张实际上与共和党小政府理念是背道而驰的,但对美国中下层白人选民无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竞选时的许诺能否当真?

总统候选人的许诺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为了争取选票,他们在竞选中提出的理想主义的政策有多少现实可行性,往往是令人怀疑的。实际上,置身于权利制衡的政治架构中,总统对美国大政方针的改变,作用相当有限。就拿美国的对华政策来说,无论是特朗普还是希拉里当选,都不会发生大的变化。这是因为美国政府中有一个超越党派的庞大的官僚系统,即使某些激进的政客执政,也无法改变政策的延续性。在外交和国防等问题上尤其如此。

大家也许还记得,克林顿在1992年总统竞选时,曾激烈抨击老布什总统的对华政策是纵容暴君的“没有良心”的政策,并且扬言,如果他当选,他将“取消给予中国的最惠国待遇,对中国实行贸易制裁,鼓励中国 年轻一代对民主的向往”。但是,当他当上总统后,不得不改变初衷。1994年,克林顿不但继续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而且还宣布将对华经济关系与中国的人权状况脱钩。作为民主党候选人,克林顿可以以他的理想主义观点争取选民;但是,作为美国总统,他就不得不从实用主义角度制定符合美国利益的政策。

由此可见,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两党的政策常常是异曲同工。由于美国政治制度相对成熟,总统对国家大政方针的影响和中国这样的国家相比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对许多美国老百姓来说,谁当总统都那么回事儿!关键是看你顺不顺眼。因此,总统候选人都非常注重自己的公众形象。美国绝不会出现因毛泽东主政和邓小平主政而产生的那种巨大差别,这也是美国总统选举投票率不高的原因之一。但对总统候选人来说,则是他们人生中最大的一场拼搏。难怪特朗普老汉带着假发千方百计地取悦选民,希拉里老太太累病了也舍不得休息呢。

驴象之争是政党政治的精彩表演,双方博弈,看谁棋高一手,输赢都得遵守游戏规则。这同当年共产党和国民党之间的斗争不可同日而语,因为二者不是同一种类型的党争。当年的国共之争乃二虎相争,必有死伤,一山不容二虎是也。这就是民主社会政党政治与非民主社会政治斗争的本质区别。

 

“驴象”之外的其他政党

话说到这儿,有人会问,既然美国是民主社会,为什么只有驴象之争,其他政党为什么就不来凑凑热闹呢?这话问得好。在许多实行民主政治的国家,诸如日本和印度,存在着多党制。多党制和两党制在本质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即都是通过竞选达到执政的目的。

美国之所以未能出现多党制,有其政治文化、政治制度和政党发展自身方面的历史原因。

首先,美国有尊重宪法的传统,任何政党企图重修宪法或改变政府形式的努力都是徒劳的。由于殖民地的历史背景,绝大多数美国人接受自由国家的概念,反对中央集权。个人主义在美国社会更是深入人心。因而,美国的政党多是松散的政治联盟,没有僵化的意识形态和组织结构。列宁主义的革命党在这种环境中很难发展壮大。民主党和共和党在发展之初,屡经演变,才发展到今日的规模。尽管一些小党也曾参加竞选,均因寡不敌众,无缘问鼎白宫宝座。同时,由于没有僵化的意识形态和组织结构,民主共和两党随时可以吸纳小党的思想主张以充实自身。因而,小党在美国的政治环境中鲜有发展空间。

其次,美国总统选举从建国之初一直实行

“选举人”制度。“选举人”制度是以“州”为计票单位,实行“赢者通吃”的规则,即赢者囊括该州所有选票。美国全部“选举人票”共538张,即参议员(100张)、众议员(435张)、华盛顿特区代表(3张)的总数。参议员按州分配,50州每州2名;众议员按人口产生,约50多万人选出一名。由于每个州的选举结果只能有一个冠军,而无亚军季军,小党在从地方到中央的选举中即使拿到亚军季军依然于事无补。

由于制度的原因,第三党胜选执政的机会在美国微乎其微。这种“选举人”制度虽然存在许多弊端,但它在保证政府的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日本、印度和欧洲一些实行多党制的国家,小党联合对抗大党,或多党联合执政,时有因政见不同,发生冲突而导致宪政危机,以至政府垮台之事。而美国则无此例。尽管2000年大选后,“选举人”制度备受质疑,要让保守的美国人进行制度上的改革仍然是非常艰难的。

另外,总统选举也是个烧钱的政治游戏,没有两大政党的支持,一般人玩不起。就拿美国总统的竞选费用来说,其增长速度绝对猛于GDP。美国总统竞选费用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总统候选人个人拥有雄厚的财力,如特朗普本人就是亿万富翁,但自掏腰包竞选没撑多久,也转向社会募捐;二是政府补助;三是来自大财团和社会各界的捐款。美国的《竞选筹款法》规定了总统选举经费制度。基本结构是向选民筹款,筹款有一定数额限制,一个选民最多捐2400美元。另外还有很多隐形的政治捐款。竞选资金投入最多的是媒体和广告行业。一些大财团通过各种途径钻法律的空子,为自己所支持的候选人提供资金,与总统候选人进行“金钱与政策”交易。2010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解除了商业机构资助选举人的限制后,资金大量介入美国选举活动。

 

2016年大选,花落谁家?

美国总统大选的高潮应该说是由美国总统辩论委员会(Commission on Presidential Debate, CPD)组织安排的三场总统候选人辩论。每场辩论均为90分钟,全国主要电视台实况转播,中间不插播任何广告。今年的首场辩论于本月26日晚在位于纽约长岛的霍夫斯特拉大学举行。辩论围绕美国繁荣,未来走向和国家安全等议题逐步展开。

由于今年两位总统候选人的特殊性,这场辩论就显得格外令人瞩目。据说仅美国的观众就超过一亿,堪比每年一度的“超级碗”赛事。像观看中国的“春晚”,我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这场老生和老旦的对手戏。总体印象是,特朗普准备不足,台风欠佳;希拉里经验老道,张弛有度。由于两人的政策主张在其他不同场合反复宣传,早已耳熟能详,因而,对他们在辩论舞台上临场发挥的表现就更为关注。虽然特朗普表现并不粗鲁,但他频繁打断对手的发言,显得有失风度。说到具体问题,希拉里对细节的了解和把握与特朗普的云山雾罩也形成鲜明对比。辩论到后半场,特朗普不时地喝水,看得出来,他是够紧张的。尽管特朗普事后把自己差劲的表现归咎于麦克风出了问题,但他擅长忽悠却疏于用事实论据处理具体问题的弱点在此次辩论中暴露无遗。总的来讲,两个候选人在这次辩论中都表现出自己的本色,一个是善于煽动观众情绪的脱口秀明星,一个是久经沙场经验丰富的典型政客。

首场辩论结束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民意研究公司(CNN/ORC)发布民调显示,高达62%的人认为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是这场辩论的优胜者。收看这场辩论的观众中,仅27%的人认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表现比较好。

虽然首场辩论的输赢能够影响选举走向,但也不能一概而论。2012年总统大选首场辩论会,当时共和党的罗姆尼(Mitt Romney)就曾表现优异主导全局,压过奥巴马;但奥巴马在后两场辩论中扭转局面,最终入主白宫。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两位总统候选人旗鼓相当,各有优势。今年美国总统大选谁能胜出,现还很难预料。根据路透社与益普索集团本月15日结束的一项联合民调,42%的调查对象支持希拉里,38%支持特朗普。自7月以来,希拉里的支持率基本保持领先特朗普的态势,只是8月下旬差距有所缩小。民调显示,“希拉里在少数族裔、女性、年薪超过7.5万美元、政治立场较温和的群体中支持率较高;特朗普在白人、男性、宗教虔诚者、即将退休的群体中支持率较高”。

从当前选情来看,鹿死谁手,花落谁家,都在未定之天。在大选前的这段时间里,总统候选人及其竞选班子都会不遗余力地做最后冲刺,以争取选民的支持。且不说人民群众对国家政治的参与程度,单从老百姓看热闹的角度来说,这种竞选比中共选择领导人的黑箱操作就有更多的观赏价值。

类别: 标题, 观点&来信 | RSS 2.0 | 评论 |

0 评论

发表回复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 Widget Area

    This is widget area, add your widget here from your widget on appereance on your admin pa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