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为善 是我的家风

作者: admin2
2016年01月08日

本报特约撰稿人:王世奇

家风,英文译法是 family trait,指家长给家中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不管意识到与否,家风其实是个客观存在,只不过有好有坏罢了。家风的形成是家庭教育的直接结果,它不是写在家谱上的规定,也不是振臂高呼的口号,更不是门楣上的一块匾额,它更多是营造,是身教言传,是熏陶浸染,是一种氛围。纵观历史,家风的形成与家族人才的兴盛密切相关。家风悠远、传承得道的人家子嗣兴、家业旺,历来为人称颂,得世人敬重。反之,则子孙不肖,戾气横生。我今年已30岁,从多年来的生活中,我感觉,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我们家的家风,那就是与人为善。

我家祖辈教书,爷爷年轻时正赶上“极左”盛行时期,我家成分也不大好,但是由于太爷和爷爷平时宽以待人,与人共事甘愿自己吃亏,所以几乎没人和我们过不去,有幸没有成为“专政对象”。可是,每次批斗会上,参会者都要表态发言和检举别人,有时甚至还必须要对“坏分子”拳脚相加。太爷在家庭会议上对全家说:“人家挨批斗的也都不是坏人,咱不能整人家,实在需要走过场的时候咱就照着别人说的说一遍,千万不要提新线索检举揭发人家,更不要打人家。”事实也正是如此,必须要批斗某人的时候,我家人虽然也喊口号,却都是拳头高高举起,却又轻轻放下,那些被批斗者都对我家人感激不尽。可是,我爷爷多次参加批斗会回到家之后吓得大哭,对自己被迫喊批斗人家的口号而感觉愧疚!

人所共知,在那些漫长的岁月中,无论是在“左”的或“右”的错误发生时,“不能整人家”,就是在人一生最艰难的时刻帮了人。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主要环境,家长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风从小就滋润着孩子幼小的心灵和他们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天长日久,耳濡目染,我们家形成了与人为善的家风,以诚待人,凡事先为对方着想,人际关系一直很融洽。父亲参加工作后,运气不大好,碰到一个多疑的小人老是怀疑父亲要和他竞争某个职位,于是处处找他麻烦,四处抹黑他,造谣生事,无事生非,挑拨离间等等。父亲当时非常苦恼,也非常无辜。朋友们出主意让父亲采取报复行动,包括让那个小人当众出糗、设套让他钻等等。可是我父亲一概没有采纳。他说:“我根本就不在乎这个职位,我的志向就在于做学问,他想当就让他当,我只是想让他停下来这种行为。”在座者无不动容。后来,领导找那个人谈话,把我父亲的话转告给他,他羞愧得掂着酒菜找父亲赔不是。

虽然我家人都是区区百姓,可是我们周围的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评价说:“那可是好人家。”我家人都感到欣慰。我感觉这个社会还是好人多,“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对别人多一份理解和宽容,其实就是对自己的支持和帮助,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诚然,与人为善会让我们失去一些“利益”,但退一步海阔天空,善良、大度和大气会使一个人在精神上得到更多从而终身受益。

当前,大陆个别人道德品质低下、目无法纪、冷漠自私,在公交车上为了一个座位都会大打出手,甚至沦为 “恶少”类的人物,在这些现象的背后,都可以找到道德传承断裂、家风家教缺失的因素。如果与人为善等优秀的家风在每个家庭能得到传承与发扬,那么亿万家庭的良好家风势必会产生巨大的道德示范作用,进而带动整个社会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我深切地感觉到,让孩子在善良中长大,是家长的责任。

类别: 文学欣赏 | RSS 2.0 | 评论 |

0 评论

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 Widget Area

    This is widget area, add your widget here from your widget on appereance on your admin pa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