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明顿的中国风

作者: admin2
2015年09月18日

前日,去各个地点送新出的《布城周末》,顺便寻找新的发放地,这就到了学院商场(College Mall)。商场办公室关着,不过从面对商场走廊的窗口看得到一个女人在里面。我走上前去,窗户开了,镶嵌在窗户上的是一个和蔼的中年白人女性。我把来由说了,并把报纸举起来让她看。她立即说:“好事,城里的中国人增加了好多啊,是应该有一份中文报纸。”我说:“是的。光是学生就有三千多,再加上其它各类中国人,那中国人真是一个不小的人群。他们是本地最大的消费者团体啊。”她又说:“我在初中的儿子也学中文呢。”我好奇地问道:“你是不是也知道几句中文?比如说‘你好’‘再见’。”她就笑道,窜出来一句:“E Ai Ni!(我爱你!)”我一听,喜上眉梢,伸起大拇指,夸奖道:“很棒,很棒!那是一句好话!”后来,我们言归正传,她告诉我今天是劳工节,经理和市场总监都不上班,说罢,递给我他们的名片,让我跟他们联系。

走出商场,我又到城里去,准备到公立图书馆把CD还了,却在图书馆前拐角处看到一个标志,上面说城里第一家百货店开张了。这不又是一处可以发放报纸的地方吗!我推门而入。一个英俊的小伙子在里面楼梯处的桌子边坐着,明白我的来意后,热情地四处找可以摆放报纸的地方。随便跟他聊了一下,才知这家百货店的老板在芝加哥,这是他开的一个分店。看来,随着城里华人人口的剧增,华人们也意识到商机来了,故而从四面八方到这里来赚钱发财。

有次到一家餐馆去发放报纸,跟老板聊了几句,他感叹生意不如去年好做了,因为城里新开了好几家餐馆。还说,有的餐馆还是学生家长从中国来开的。可不是,后来随便打听了一下,城里是开了好几家新的中餐馆,而且口味还是正宗中国味,可见华人食客已经够庞大,餐馆不用降低身段和修正味道讨好异邦人士了。到了17街西边一家叫舌尖上的中国, 柜台那里站着一个高大的帅哥,听了我的来意,很热情地接待了我。问他餐馆主要擅长哪个菜系的,他答陕西的。想起了贾平凹笔下那些美食,要了一份菜单,准备哪天再来尝鲜。荷院算是这几年新开餐馆的先行者,开张那段时间,宾客盈门,连停车位都难找。布鲁明顿地方报还有记者写了很长的文章,感叹这个中餐馆的奇迹。后来,好几次从那里经过,那种盛况却突然消逝。最近听说荷院东山再起,迁到了华盛顿大街市中心一段。那日寻上门去一看,荷院占据了一栋独立的石灰石建筑,配上雅致的店徽和店名,新版荷院显露出了几分高端大气。进门之后,是新装修的大厅,光亮整洁。看得出来,荷院这处新面目投入了好多钱。老板之所以愿意如此花血本,当然是看好了布鲁明顿的市场,对未来信心满满。

在体育馆游了泳,总要在那里的热水池里泡一泡,一来二去,就认识了好多朋友。其中一个是毛泽东的粉丝,珍藏有毛泽东诗词和毛主席语录,把大跃进和百花齐放挂在嘴边。另外一个是学院商场里那个中国按摩店的常客,问我hard如何用中文说。原来他嫌人家按摩工不是太给力。我于是教给他“使劲”二字,他就念念有词记了下来。下次再遇到他,问他去按摩了吗。他说去了,人家给他做足疗,不知按了哪个穴位,他忍不住要哭出声来。我赶紧又教了他“轻点”二字。听说城里还有痴迷围棋、太极、中国画和书法的,曾经去看过一个中国书画展览,那中国画和书法还真有模有样。我曾经的书法洋弟子,十多年过去,练书法还是每日的功课。还有一个美国朋友,虽然从来没有到过中国,却颇为精通道家学说,会卜卦,通道术,一直在认真地实践道士的生活。

最近听说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印第安纳州一个白人酷爱诗歌,投稿屡屡落败。于是他想了一个主意,取了一个Yi-Fen Chou(周易风)的笔名,终于被选入《最佳美国诗选》。可见,美国国内的多元气息已经越来越流行,而在这种多元气息中,中国元素是一个主角。就连布鲁明顿这个中西部宁静的小城,离东西两岸如此遥远,一直为西方文化所垄断,却也在被强劲的中国风所吹拂,中国风里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面孔,有雨后春笋般的中国商家,也有神秘的中国文化和传统。

(图文:《布城周末》记者瑞虎)

类别: BLOOMINTON | RSS 2.0 | 评论 |

0 评论

发表回复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 Widget Area

    This is widget area, add your widget here from your widget on appereance on your admin pa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