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公报:全面深化改革
本报综合:11月9日-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球视线聚焦东方, 本次三中全会,被外界视为习李施政纲领的“首次系统性亮相”。新一轮改革能否在方案设计上更具前瞻性?习李战略眼光与执政能力能否满足中国社会的高度期待?本报记者为您详细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
一: 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
本次全会公报中,提到改革59次,是提到“改革”二字次数最多的一次三中全会。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经验。
本次《决定》表示,全面深化改革包括经济、政治、 文化、社会、生态、军队以及党的执政能力,总共七个领域。
二、成立国家安全委员
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凤凰卫视评论员何亮亮认为,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最大的失误是在国际交往中以意识形态划分对立面,导致在处理国际问题时有失偏差,未来的国家安全战略需要有新思路;何亮亮还分析,中国面临的战略问题越来越复杂和多元化,有必要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何亮亮就深化改革小组和安全委员会发表评论说:“目前这项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成员还没有公布,我想人民也同样关注的就是这样一个领导深化改革的小组,它涵盖哪一些,它的高层成员是哪一些,另外从媒体的角度来说,以后中国的新成立的国家委员会它会不会有一个新闻发言人,因为中国的国家安全面临问题很多,与外界打交道越来越多,另外就这个领导小组,它会不会有一个常设的机构,这个常设机构会不会也应该有一个发言人,这样的话可以解答各方面对于中国深化改革进程中出现问题、取得的成就”
三、改革要点,突出市场确定性作用
本次三中全会公报中提到22次“市场”,并突出强调“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
公报中强调: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设市场体系,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改革宏观调控,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改革财税体制,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实行国企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实行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经促进共同富裕,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同时还将实行行政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实行医药卫生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司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严格实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之策,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全会公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