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摸着石头过河的底特律

作者: admin
2013年08月23日

昔日繁荣奢华的美国汽车之城,如今却被媒体渲染成“废都”。据8月5日美国《时代》周刊报道,底特律城市40%的路灯不亮,仅1/3的救护车能用,暴力犯罪率全国最高,市民要拨通警方电话需等待58分钟(全美平均为11分钟)。当底特律制造业走向衰落时,却没有替代产业。因而政府收不到税收,负债达185亿美元。政府无力提供基本的治安、教育、医疗服务。这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经济和人口数持续下滑,目前底特律城市人口不到1970年的半数。虽然整个美国房地产市场已经随着经济复苏而逐渐恢复过来,然而底特律房价超低,低到什么程度?据称竟然有一栋旧房产,出价仅1美元。由于有“带人看房先带枪”之说,所以仍没有一个房地产中介,敢带客人去看这样的便宜房。
底特律破产为世界各地的城市敲响了警钟。中国审计署从8月起开始对全国地方债进行全面审计。据统计资料,2012年的时候,中国地方债务已超过4万亿美元(包括隐形债务)。而当时全美国地方负债是2万亿美元,还远比不上我们。可以说,中国以往解决地方债务的模式,把地方政府给彻底惯坏了。中国的官员晋升机制讲究的“形象工程”,是地方债务危机的助推器。地方政府热衷于搞政绩工程,便通过大量的隐形举债来解决财力问题。上届政府没有限制的举债发展,导致下届政府除了借新债还旧债外,已经没有退路。以往地方财政主要靠卖地,搞招商引资。债务积累到一定程度,地方债务就上交中央,变成银行的不良资产,然后由国家出面兜底,用全民资产来偿还债务,以处理不良资产。此后新一轮的开发扩张和债务循环,又重复同样的结果。
然而中国政府享有绝对的税收权利。如何收税、收多少税都由政府决定,中国政府还享有印钞票的实权,说印多少就印多少。也因此,中国的地方债务几乎有着绝对的信用保证,地方政府可以无限制的兴建“融资平台”,隐形举债。最近以来,李克强总理已经注意到,多年来地方政府的习惯性操作,已令隐形风险不断累积,其后患不可低估。相比之下,美国政府只能执行一项已经通过议会决议的税收或印钞项目,加上议会的党派之争,导致政府在化解债务危机中举步维艰。所以有人分析说,若非中国对于地方政府债务的无限兜底,底特律式的破产现象,不知早已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乡镇重复了多少次。
底特律这起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破产案,到底意味着什么?经济分析家认为,美国的底特律模式,是一种政府决策责任的分级模式,一方面可避免债务结构出现突然恶化,另一方面也可以遏制地方政府无限制举债的病态发展。因而可以说,底特律模式是美国是非分明地、对地方政府表示的一种“诤爱”,而不是毫无原则的“溺爱”。美国时刻准备着让那些濒于破产的
“部件”脱落:不光是银行、企业,市政府都被送上了破产法庭。在美国,冒险和失败不是终点,重新站起来才是一种荣耀。对比之下,欧盟一味帮助破产者偿债、买单,但其结果却是继续遭殃,希腊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中国的问题源于地方政府的隐形债务。《预算法》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文件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但实际上,这么多年来,地方政府为了筹措资金,通过组建融资平台公司,绕开了法律约束。融资平台的最早雏形,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央给予广东省份“先走一步”的优惠政策,广东采取了“贷款修路、收费 还贷”政策。然而,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开始过度地依赖融资平台,筹措资金。
众所周知,1999年广东国际信托公司资不抵债时,朱镕基总理面对世界的关注,顶住压力,做出了任其破产而不救援的决定,从而为中国金融史上留下了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广信破产”案——中国第一家破产的金融机构,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家通过破产关闭的金融机构。中国的广信破产案,向全世界发出一个信息:如果这个债务不是由各级政府所担保的话,中国政府不会为企业行为背书,不会为一个金融企业还债,从而为中国进一步发展确立了市场规则。当今的李克强总理一定也会慎密思考,中央政府是否应该无止境、无限度地为地方债全额买单。
中国经济一直保持持续的快速稳定增长,现在有1,465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国际收支是平衡的,完全有能力偿还债务,问题是这种债务是不是应该由政府来偿还。本次审计由原来的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审计,延伸到“五级审计”,多了中央和乡级。这被舆论解读为李克强全面“摸家底”,就是要掌握更加详细、全面的债务情况,从而可以对症下药,做出快刀斩乱麻的决定,让此后的信托业整顿和银行改革更加畅通无阻。由此可见,无论是中国金融史上的广信破产案,还是目前美国的底特律模式,对于中国化解地方隐形债务危机来说,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借鉴意义。
美国《时代》周刊8月5日的封面文章结尾称,底特律的一位法官在描述这种规模空前的破产案时说,“就像我们摸着石头过河一样,每前进一步都要十分小心翼翼,用一只脚摸索到一块石头之后,站稳脚跟,然后再换另一只脚。为的是确保安全抵达彼岸。至少,底特律的破产,将使一个曾经是绚丽多姿的美国城市的路灯能够重新点亮,并且能够看到它稳步前进,走向一个崭新的未来。”这一段意味深长的比方,对于中国的读者来说,非常熟悉,也会感到非常亲切,值得我们深思熟虑。
(图片摘自网络)

类别: 观点&来信 | RSS 2.0 | 评论 |

0 评论

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 Widget Area

    This is widget area, add your widget here from your widget on appereance on your admin pa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