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未未,一个真正的玩家

作者: admin
2013年03月22日

据《亚美导报》3月8日报道,今年4月5日至7月28日,中国艺术家艾未未将在印地安那波利斯艺术博物馆举办专题展览。本次展览将展出艾未未近20年沉积的作品,内容涉及艾未未对文化、历史、政治和传统等话题的探索。听到艾未未要来印地的消息后,我和我的朋友们都准备前去捧场,表达我们对这位敢于同强权抗争的艺术家的敬意。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艾未未至今尚未拿到有效的出国证件,能否亲临展览,尚在未定之天。
艾未未是世界著名的艺术家。对于他的艺术成就,行家自有公论,无庸赘述。我更看重的是,他能以艺术家的身份,大胆为弱势群体维权,勇于竖中指挑战权威,敢于用“草泥马档中央”的艺术形式无所畏惧地挑战专制政府,虽屡遭打压,却不屈不挠,这就不得不令我肃然起敬。
从七十年代末北京的“星星画展”起,艾未未同马德升、王克平等人的名字便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然而,真正让我关注艾未未的是,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他对因校舍倒塌而遇难的大量学生家长的同情不仅仅局限于捐款救灾,而是追踪豆腐渣工程,要求政府查明真相,严惩贪腐势力。同年,毒奶粉事件和杨佳案的发生,他的跟踪报道,也同样引起我的注意。近年来,在为弱势人群维权和抗争的公共事件中,都能发现艾未未的身影。我认为,他同刘晓波一样,不愧是当代中国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
长期以来,国人对什么是知识分子有一种望文生义的误解,认为凡是受过高等教育有一定知识的人就是知识分子。其实,“知识分子”一词最早是指十九世纪俄国中产阶级的一个阶层。这是一批受过现代教育及西方思潮的影响,对国家的落后状况、沙皇的专制独裁产生不满,并在法律界、医务界、教育界、工程技术界建立了自己的核心的人。这些人也包括了一些官僚、地主和军官。
西方学界则将知识分子定义为那些藐视权威,挑战传统,坚持独立人格,维护人类基本价值(如理性、自由、公平等)的人,即所谓“社会的良心”。知识分子一方面以人类的基本价值来批判社会上一切不合理的现象,另一方面则努力推动这些价值的充分实现。
美国社会具有反知识分子的传统。然而,知识分子对美国社会的进步所产生的作用却是无可置疑的。这是因为美国有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和一个稳定的知识分子阶层。尽管知识分子在美国常常被人们涂上贬义的色彩,但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也并非易事。
艾德华·萨依德曾经指出:“知识分子是具有能力“向”公众以及“为”公众来代表、具现、表明信息、观点、态度、哲学或意见的个人,在扮演这个角色时必须意识到其处境就是公开提出令人尴尬的问题,对抗(而不是产生)正统与教条,不能轻易被政府或集团收编,其存在的理由就是代表所有那些惯常被遗忘或弃之不顾的人们和议题。知识分子这么做时根据的是普遍的原则:在涉及自由与正义时,全人类都有权期望从世间权势或国家中获得正当的行为标准;必须勇敢地指证、对抗任何有意或无意违犯这些标准的行为”。
基辛格在大学教书的时候,被视为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他进入尼克松政府,充当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后,便被开除出知识分子的行列。美国学界的观点是,作为政府官员的基辛格不可能再坚持自己的独立立场。
由于政治中心与文化中心合二而一的政治传统,中国在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未能出现一个相应的知识分子阶层。自废除科举制以来,中国社会出现了“士”阶层向知识分子阶层转化的现象,譬如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就是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发起的一场文化启蒙运动。但是,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许多知识分子未能摆脱传统的束缚,主动投身于党派政治斗争,企图以政治组织的力量实现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价值。像鲁迅、胡适之等始终坚守独立人格,不依附权威的知识分子实属寥寥。
1949年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以后,对知识分子进行了彻底的整肃和思想改造,效果非常显著。除了像马寅初、梁漱溟等少数知识分子尚能保持沉默外,绝大多数知识分子则禁不起折腾,患上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且病得不轻。在一个一个政治运动中,像巴金、老舍等知名人士也不能免俗,积极主动地为专制政权摇旗呐喊,到头来却自取其辱,深受其害。好在巴金先生晚年有条件反思,意识到知识分子丧失独立人格的危害,呼吁建立文革博物馆,警策后世,而老舍先生就没那么幸运,大难临头只好选择投湖自尽。
经过文革的洗礼,中国已经不存在知识分子阶层。改革开放为中国知识分子重返社会提供了契机。然而,在政治体制尚未变革,党文化已形成新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在中国形成一个独立群体的路途还充满坎坷。尽管如此,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发展壮大,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普及,知识分子在中国已然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空间,而刘晓波、艾未未等人为中国知识分子重返社会则起到了筚路蓝缕的积极作用。
在中国知识分子重返社会的过程中,也出现了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乱象。一些不良文人打着“知识分子”的旗号,招摇撞骗,狗苟蝇营,令人不齿。北大教授孔庆东就是一个突出代表。薄熙来在台上时,他大力吹捧“重庆模式”,为“唱红打黑”站脚助威;习近平刚上台,又“大哥大嫂”地同习套近乎儿,难怪网民将其评为中国2012年十大恶心人物之一呢。
在绝大多数文化人都奉行犬儒主义的中国社会,同那个在抗震救灾之际高调吟诵“纵做鬼,也幸福”的王兆山和含泪劝告灾民不要上访不要追究豆腐渣工程而被“反华媒体”利用的余大师相比,刘晓波、艾未未等少数知识分子为民请命,挑战权威的精神就更显难能可贵。目前,借助互联网和微博的力量,所谓“公共知识分子”对社会的影响正在日益扩大。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一个独立的知识分子群体在中国出现还是大有希望的。
艾未未不仅是个独立的知识分子,同时,他还是一个极富幽默感的艺术家。他制作的一段自己戴着手铐跳《江南Style》的视频,刚一发布,就在YouTube上获得了上百万点击率,足证其作品受欢迎的程度。他的前卫艺术可能不为多数人所理解,但其强大的震撼力则是有目共睹的。
如果说上世纪八十年代王朔的“痞子文学”将党文化塑造的理想、崇高、神圣的精神伊甸园加以解构并使之庸俗化,那么艾未未的艺术作品则以毫无掩饰近乎直白的手法将这一精神伊甸园还原成原生态。艾未未的许多艺术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给人以接地气的感觉,拥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网上有人对艾未未颇具争议的摄影作品《一虎八奶图》做过如下诠释。艾未未手巧妙地遮住下体,代表着“党中央”(档中央),双手置于左膝,表明坚定的左倾立场。画面中左边的女子,戴着眼镜坐在没有靠背的椅子上,象征知识分子有地位、有架子,但却靠不住;而她拨弄头发,始终侧身向着党中央,暗示知识分子再怎么卖弄,仍被党牵着走。右边的女子体态丰满,挂玉佩、戴手表,象征资产阶级,她有座位也靠得住,双手右摆,代表“右倾”立场。画面中,党中央与资产阶级相隔较远,象征二者的表面关系,但两人的另一张单独合影,则显示出背后的官商勾结。照片中的短发女子,没有座位,只能站着陪笑,但后来被党中央拉去靠着坐,代表受控制的新闻媒体。那个从头到尾站在椅子背后,身体被遮 住最多的,则是没有地位、也时常被忽视的工农阶级。无论这种解读是否靠谱儿,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艾未未利用艺术形式反党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对于艾未未这样有世界影响的艺术家,中国官方也曾尝试过对其收买招安。然而,他视政协委员,“鸟巢”设计艺术顾问等头衔如粪土,却热衷于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屁民维权:他惹怒当局被投进监狱,并处以巨额罚款,非但没低头认罪,反而变本加厉地跟当局叫板,更激起海内外舆论一篇哗然。
艾未未真是个玩家!玩艺术,玩政治,他都玩得转。这一现象本身也说明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只不过这种发展和进步还有很多令人期待之处。

类别: 专题 | RSS 2.0 | 评论 |

0 评论

发表回复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 Widget Area

    This is widget area, add your widget here from your widget on appereance on your admin pa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