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聊“君子之交”

作者: admin
2012年08月24日

中国有句俗语,叫作“君子之交淡若水”。这句话字面上意思挺明确,但认真推敲起来,问题不少,尤其在涉及交友问题时,这句话的滥用往往与其原创者的用意差之千里。
“君子之交淡若水”出自《庄子·山木》篇。原文是:“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 意思是说,君子之间的交往,淡得跟水一样,其中不掺杂任何利害关系;小人之间的交往,则像醇酒一样,有浓厚的利益关系在里面。君子之间的友情不牵扯利益关系,虽然淡薄反倒亲密;小人之间的友情好的时候甜如蜜,遇上利益冲突反倒荡然无存。
人们知道庄子不是个俗人,人家是个“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主儿。他鄙视乱哄哄的世俗社会,但也无意解民于倒悬。因此,他所说的话在高山空谷中可能振聋发聩,但有多少现实可行性则是值得怀疑的。如果不了解庄子其人,不清楚他说话的语境,想当然地把他的话引用到我们的世俗世界, 就容易望文生义,闹个猴吃麻花————满拧。
庄子所谓的君子和小人与我们现在经常使用的君子和小人是不同的概念。庄子的君子实际上是摆脱了现实生活的一切困扰,获得了身心自由,实现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大人”;而小人则是你我这种尚不能脱离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俗人。在这里,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并不存在儒家给出的道德评判,他们所代表的实际上是两个世界。用庄子的话说,这是鲲鹏和燕雀的区别。
中国历来有儒释道兼容并包的文化传统。由于儒家文化的深远影响,不知何时,庄子这句话就和孔老夫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被人搅和到了一起,人们提起这句话时大都持有一种褒君子贬小人的价值取向。
既然我们不是庄子所说的那种绝圣弃智,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齐贵贱,道法自然的君子,而是苟且于现实世界枷锁之中的凡夫俗子,那么,我们用世俗的观点谈论“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时,往往会不自觉地犯偷换概念的错误。庄子所谓的“君子之交”属于“神交”的范畴,而我们常说的“君子之交”则有着更多的儒家色彩。
语言是约定俗成的东西。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中的君子和小人,也像“打扫卫生”,“老头儿晒太阳”这类病句一样,被人们不求甚解地接受后并广泛流传开来。因此,这句话现在就被大多数人理解成: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交友,追求单纯如水的感觉而不掺杂私念;俗人或小人交友,看起来甜蜜如美酒却不能长久。
正是由于对这句话的误解,有些人对君子的交友之道津津乐道,甚至人为拔高。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谈“君子之交淡若水”,说一杯清水,平平淡淡,索然无味,然而,却能比任何饮料都解渴。如清水的友谊也是如此。这就显得多少有点儿牵强,有点儿矫情。
既然“君子之交淡若水”这句话变成了俗语,又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并且成为一些努力成为君子的人的交友原则,那么,它就肯定也有一定的道理,尽管有时候是似是而非的。假如,您在现实生活中是个负点儿责任的人,又重视人际关系。有时候,您就会被请客送礼随份子等俗事儿闹得心烦意乱,您不但要顾全七姑八姨二大爷的情绪,同张处李科王队协调好关系,还要时不时和您那帮狐朋狗友联络感情。如果赶上孩子生病,公司裁员,电脑感染病毒,老婆红杏出墙,本来心情就很郁闷了,这时,您又接到电话通知,说下周同学聚会,发小儿结婚,老师祝寿,同事升迁,请客送礼的事都挤到一堆儿了。这时候,您就会觉着累心,产生“死拽死”(stress),因而,您就忒赞同“君子之交淡若水”这句话,觉得这话忒有道理。不仅您想当君子,也希望您的朋友都成为君子。尽管您有这个愿望,可是,这个愿望总实现不了。这就像现行中国宪法中明文规定的公民享有言论、结社、出版、迁徙等自由权利一样,只能是一种愿景,绝非现实。
为什么呢?在现实社会中,尤其在中国社会,如果把自己当成君子,交朋友都“淡若水”的话,很容易成为孤家寡人。毛泽东没什么朋友,但他有权势,他能生存,至于他是不是为没有朋友而苦恼另当别论。作为一般老百姓,即便处处以君子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也很难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原因很简单,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还没形成一套完善的制度来保证公民的各项生活需求。有些事情您可以依赖制度,有些则必须通过朋友的关系才能解决。比如说,您的宝贝孩子赶上“小升初”而您又望子成龙非想把孩子安排到好学校却连行贿的门路都找不到的话,只有朋友或朋友的朋友才能帮助您解决这类问题。因此,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您就不能没有朋友。不然,到需要帮助的 时候,您就不得不啥事都自己扛,小肩膀压歪了也不见得抗得住。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服务体系算是不错的,西方文化相对地强调个人主义,但是,西方人照样相信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患难朋友才是真朋友)这样的说法。
人不仅在物质生活中需要朋友,在精神生活方面同样也需要朋友。不是常说嘛,有了喜事和朋友分享,喜悦程度能够加倍;有了烦心事向朋友倾诉,痛苦能够减半。瞧,这就是朋友的价值。毋庸讳言,朋友对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东西方社会对朋友的定义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西方人对朋友的重视程度不如中国人,对朋友这一称呼也不像中国人那么认真。这是因为他们信仰上帝的缘故,反正都是上帝的子民,都是兄弟姐妹,朋友关系自然就不如兄弟姐妹关系重要了。我认识的一些美国人,彼此都认为是朋友,当然,咱在口头上也都这么称呼人家。说实在的,很多人也就是认识而已,按中国标准,顶多也就算是熟人。有的甚至没见过几面,也就脸儿熟。再看中国人呢,对这个问题可就认真多了。上至圣贤,下至百姓,没有不把朋友当回事的。您有功夫翻翻先秦诸子,哪个没正儿八经地谈论过朋友问题呢?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第一个辉煌时期,先秦诸子对朋友的论述奠定了朋友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一方面,以伦理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哲学浸染了历代精英人士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而朋友关系就是中国伦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另一方面,这种伦理也以民间传闻,说唱,戏剧等等大众文化形式向广大人民群众广为宣传,效果极其显著。即便您没条件上私塾,读不懂四书五经,没关系!历史上有的是重义轻利的英雄事迹,什么“管鲍之交”,“荀巨伯义退胡兵”,“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全都是德育教育的好教材。
中国人看重朋友重视友情的传统根深蒂固,由此形成的伦理道德标准也相当高。在传统社会,如何对待朋友是衡量一个人的重要道德标准之一。如果某个人被视为不忠不孝,不仁不义,那他干脆洗洗睡吧。吕布虽然风流倜傥武功盖世,但由于他见利忘义背信弃义,为自己赢得一生骂名,被世人视为无耻之尤。
中国人如此看重朋友,好不好呢?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结论。我在中美两国社会都生活了不短的时间,在这方面也有些感性认识。
美国人所谓的朋友,一般来说就是兴趣爱好比较一致,走得稍微近乎点儿的人,是那些在超级碗决赛时能够一起围着电视机端着啤酒肆无忌惮地为同一球队狂喊加油的人。由于强调个人主义,张扬个人权利,尊重个人隐私的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每个人都是相当独立的,是一座孤岛。这对鼓励个性自由发展,推动文化多元,无疑具有积极作用。然而,这种文化氛围也有它的缺陷。因为,您获得自由的同时,也收获了孤独。朋友在个人生活中的作用,远不如中国社会那么重要。比如说,您某个时段手头有点儿紧,可也不值得找银行借钱,但您甭惦记着西方朋友掏腰包支援一把。您要是一开口,以后连朋友都做不成了。
在西方社会,如果情场失意,赌场失败,工作不顺,家庭不睦,即使您心里不痛快都挂在了脸上,朋友即便知道是怎么回事,也不好出面给您以中国那种朋友式的安慰和帮忙。人家得尊重您的隐私不是?作为当事人,您也不好意思张口跟朋友提这些窝心事,这不是给人家添堵吗?得,很多人遇上这种情况,只好自己闷头灌酒,自我麻醉,一醉解千愁嘛。实在解不了,没准儿就得了抑郁症,轻点儿的去看心理医生,吃prozac;还不行的话,买把枪,不是朝别人开,就是向自己开。因此,美国的心理医生特别多,生意还特火。Prozac也是销量很大的常用药,礼来药物公司也因为生产出这种药而大赚了一把。
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朋友,则是那种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他挺身而出为你两肋插刀,你需要倾诉时他和你忧喜与共为你排忧解难的人。在中国,假设您也遇到上述这些不顺心的事,结果可能截然相反。几个朋友一聚,就着几瓶二锅头,七嘴八舌,一通慷慨激昂。不就情场失意嘛,哥们儿再帮你踅摸一个;钱输光了是吧?甭急,哥几个帮忙凑凑,你先把这坎儿过去;工作的事着哪门子急呀,明儿我们哥几个提留着家伙过去会会你们头儿,看那孙子还敢不敢挤兑人?。。。。。。您甭吱声,听着心里就舒坦。得,您也甭看心理医生,用不着prozac,几个朋友,几瓶二锅头,齐活!您那点儿堵心的事就消解得差不多了。在这方面,我觉得中国文化比美国文化就显得更有人情味儿。
朋友重要,友情珍贵。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算作朋友,如何交朋友以及如何建立并保持朋友关系,就是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了。
在中国的伦理关系中,应该说,朋友关系是比较复杂且难于掌握的。作为个人来讲,尽忠尽孝比较容易实行。无论是皇上也好,国家也罢,做到忠心耿耿就行,哪怕是愚忠,尽忠的对象应该是非常明确的,尽管有些执政党故意混淆政党和国家的区别。尽孝就更不用说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定位清楚。可是,朋友关系既缺乏君臣之间那样的政治稳定性,也没有父子之间那种血缘确定性。随着网络的发展,网友的关系还出现了一种虚拟性。因而,朋友之间的关系是既不明确,也不稳定,更不像夫妻关系那样受法律约束。既然交朋友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而人又是一种社会性动物,有些人便以加入帮会政党的途径来寻求找到组织摆脱孤独的感觉。
选择什么样的人做朋友,怎么交朋友,实在是一项非常个人化的选择。
自从汉武帝实行“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文化中心与政治中心合二而一,以及儒家伦理占据统治地位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显著特征。从“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到“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社会政治专制道德一律的现实使传统社会的人们不可能在选择朋友的问题上有太多自主权。
随着西方民主思想传入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传统道德遇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结果,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在这种形势下,人们选择朋友的范围扩大了,交朋友的标准也在发生变化。然而,遇到传统意义上的生死之交的可能性却大大下降了。尽管如此,我还是相信孔老夫子的交友之道:“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交到益友是一种幸运,交到损友则是一种不幸,而交到背叛自己的朋友可能是人生更大的不幸。
在现代社会,交友不必遵循传统标准。有人欣赏钟子期和俞伯牙式的神交,断琴绝弦为知音。也有人喜欢水浒弟兄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为朋友两肋插刀的风格。这就叫“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实在是无法强求的。
既然人们已经把儒道两家的君子概念混为一谈,那么,说到“君子之交淡若水”,我倒觉得君子之交,既可以淡如水,也可以浓似茶,香似酒,关键是分什么时候,什么场合。还是列宁同志说得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朋友遇到难处了,需要您的及时帮助,您却唱起“君子之交淡若水”的高调,就显得有点儿自私,虚伪,还不厚道。如果您的领导三天两头过生日,借机收礼,您倒应当坚持“君子之交淡若水”的原则,显示自己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

类别: Uncategorized | RSS 2.0 | 评论 |

0 评论

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 Widget Area

    This is widget area, add your widget here from your widget on appereance on your admin pa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