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薄熙来事件的随想
前一段时间,关于薄熙来事件的传闻层出不穷,比侦探小说还刺激,可让人过了把瘾。
瘾这个东西,上了劲就很难松下来,可偏偏下文“木有”了。
不过,仔细想想,给他定案,确实不容易,除了案情复杂之外,大概是因为薄熙来案件,是个太烫手的山芋,怎么处理都不合适。简言之,罪名太轻,就扳不倒他, 搞不好哪天他卷土重来,倒打一耙,则倒霉者不知凡几;罪名太重,老百姓就会想,感情儿政治局的大员都是这等操守?推而广之,政府的脸面又往哪里搁?古人云,投鼠忌器,正是说的这种情况。
再说了,文革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总不能再用文革那一套来给人定罪吧?照理说一切都要通过司法程序。连四人帮被抓后, 当局都没有秘密处理,而是把他们都送上了法庭,算是开了一个很好的先例。现在总不能倒退吧?
更何况,连杀人犯都享有聘请律师为自己辩护的权利,有受到公正审判,公开审判的权利。薄熙来贵为政治局委员,总不能不给他辩护权和公开审判权吧?
而这公开审判,大概是政府所最不愿意见到的情况。当年四人帮可以公开审判,是因为江青等人除了攻击审判的一方不遵守毛泽东路线之外,实在说不出有杀伤力的内容。而薄熙来则不同。倘若让电视台现场直播薄熙来的开庭审判,则谁知道薄熙来会爆出什么样的“生猛海鲜”?让政府里那些不干净的官员情何以堪?
这是俺揣测政府之所以迟迟不能作出决定的原因。
此外,俺猜测, 政府对薄熙来的 决定迟迟不能作出,还在于薄熙来有一大拨身处高位, 有权有势的朋友, 这不能不使政府担忧处理薄案的余波。
总之,处理这种局面,的确是一件头痛事。
其实, 以权谋私,薄熙来同其他当官的一样,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 他就是这个政治制度的一个代表,一个绝好的说明。好与不好,大抵是50步与百步之差而已。一位西方政治学家早就说过,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这一名言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历史所证明,套用文革期间常用的一句话, 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掉进这个大染缸,你想清也清不了。倘若将来薄熙来可以证明他以及他家人在这方面的清白,我倒会真的感到奇怪了。
在一个一党制的政权里,贪污腐败大抵难以避免。打击力度大也解决不了大问题。而且,有权力对贪污腐化实施打击的,自己未必干净,总不能自己开自己的刀吧?不开自己的刀, 要惩治贪腐,人心不服,难以见效。再说, 镇得住一时, 管不了长久。 当年朱元璋反贪最厉害,在朝廷上当场乱棍打死的朝廷大员不知有多少,而且还把有些贪污犯的皮剥下来,楦上草,挂在朝廷上,以为贪官者戒。以朱元璋肃贪反贪的严酷无情,尚且不能控制贪污,目前政府毛毛雨式的反贪又能起多大作用呢?
一种比较时兴的观点是,中国的贪腐是由于体制造成的。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体制又是什么造成的?答曰是文化造成的。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辩论下去会没完没了,辩不出个结果。
那么,效仿美国的民主制度,来改造中国的制度,能否奏效呢?我看不太可能。为什么?因为全体中国人民, 至少是没有在西方文化里泡过的中国人民,敬畏权力要远甚于敬畏法律。
举例来说,当年中国实行总统制,掌握兵权的曹锟想当总统,又怕议员们不选他,于是派一个营的兵力包围了国会,不投他的票,就不让出门,投他的票,可得5000 大洋。于是得逞。
同样的总统制,美国的总统恐怕不敢下达这样的命令,因为他会遭到违宪的弹劾; 其次,美国的军人也不会执行这样的命令,因为他们也知道总统的权限,也知道总统的这种命令是违宪的。
这就是权力和法律在民众心目中孰重孰轻的差别。由此可见,把西方的制度搬到中国也是行不通的,勉强实行了也会面目全非,就像是在美国的美式中国菜一样,名字相同,味道却截然不同。
论者也许会说,那你说该怎么办?
我哪里知道该怎么办? 我只知道许多所谓的精英所开出的药方听起来头头是道,却没有一丝一毫的可行性。愿望是好的,希望政府这样希望政府那样,如果政府愿意按照他们的设计去做,则前提是政府全体成员已经成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活雷锋,贪腐的问题早就不复存在,也就用不着利用民主制度来遏制腐败了。实际上, 政府成员只要遵守现存的法律规章制度以及党章党纲,中国就已经达到世界大同的地步了,还要搞什么民主制度呢(假定民主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实际上,贪腐也好,专制也好,同文化,习俗,传统观念有根深蒂固的联系。换言之,是文化传统,习俗观念,是人们对权力的膜拜导致了贪腐的形成和猖獗,而专制的官僚体制又反过来确认并深化了这种文化传统和习俗观念。所以,中国文化以及制度就这样陷入了这种恶性循环而不能自拔。
所以,窃以为,与其痛骂某些官员贪腐,不如分析造成贪腐的原因;与其攻击某些具体的个人,不如批判这个体制;与其批判这个体制,不如分析形成这种体制的原因。而分析形成体制的原因,离不开分析文化,习俗,观念。改造体制,绝非定些规章制度就可以毕其功于一役。中国最缺乏的不是法律制度,而是国民对于规则乃至法律的尊重与服从。即便到了今天,交通管制信号都可以置之不理,又遑论遵守法律。
要说清廉,共产党刚刚夺取江山之后的一段时间,尚属清廉。其实,直到改革开放之前,贪污腐败的现象还比较少, 社会风气还比较淳朴, 人民大众的行为方式还保留了一些中国人的传统风范。我所接触过的几个老革命,那真是个个清廉自律,令我至今感念不已。
但是,那时的清廉,一是因为穷,大家都穷,全国都穷,所以贪也无处贪,无物可贪。另一个原因就是毛泽东的斗争哲学在发挥作用。他老人家发动了一个运动又一个运动,全体老百姓,包括全体干部党员和干部,人人自危,自顾不暇,哪里敢去贪?哪里敢作违法的事?
在当前的环境下,随着生产力的日渐发达, 物质比较丰富了,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有物可贪, 物质的诱惑太大。 有物可贪,打棍子的危险又很小,那么,当官不贪,所为何来?更何况,在当前的大环境里, 中国人民全体向钱看,眼都瞪得溜圆,再加上物价那个上窜,让官员守着那点工资,看着那些先富起来的人花天酒地,纸醉金迷而不动贪念,实在是难。
当年在国内时, 书生意气,也常常聚在一起骂贪官。不仅骂贪官,还觉得工农干部没水平,外行怎能领导内行?再后来,当年一起骂贪官的人,现在也成了贪官, 而且比工农出身的干部贪的更厉害,下手更稳更准更狠。不仅如此,而且以此为荣,比过去的贪官,又升了一个级别。
比较起来,似乎工农干部还淳朴一些, 至少,贪起来似乎还有个度。而当今的贪官,动辄上亿。与之相比,从前贪污万元就被枪毙的贪污犯,实在是太冤了。
问题在于,倘若贪官们们自己花天酒地,骄奢淫逸之外,还可以把权力和资产传给子子孙孙,“以致无穷,”则他们就可以“摸摸肚子,剔剔牙齿,”“以为天下之美,尽在于己”, 那真是完美的结局。但历史证明,中国的变乱,恰恰多发生在少数人最满意的时候, 财富最集中的时候, 贫富差距最大的时候。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始终没有走出黄炎培当年同毛泽东谈话时所指出的怪圈,今后能否走出?我不敢说。看目前的态势,是很困难的。
应该说,薄熙来还是有想法的, 我之所谓想法,大体是指他似乎有一套自己对国事的看法,并力图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实践之, 实现之。他看出了贫富分化所蕴含的社会风险,并想通过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来减轻这种危险, 并从而获得政治资本,以图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进入中枢,执掌大局,然后按照自己的设计来改造这个社会。
无论他的动机和手段是对是错,他对社会大形势的估计并没有大错。中国的贫富差距在不断拉大,基尼系数已经到了危险的程度。
薄熙来敢跟中央的政策唱“偏调”,大概是他认为他代表了民意。
不过,老百姓的总体生活水平毕竟是比以前提高了不少。就算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生活很辛苦,毕竟还不至于饿肚子。 在目前的态势下,想挟民意而问鼎中央, 甚至高调访问某集团军总部,给政府造成压力,显然是荒唐至极。历史上,除非皇帝极端昏庸无能,再加上天灾人祸,民不聊生,最后到了没有饭吃的地步,政府通常还是能维持的。中国的老百姓对于艰难困苦的忍耐力还是超一流的。
无论如何,我还是很佩服薄熙来。不是因为他身居高位,而是因为在目前中国政府里面,他做事似乎很有魄力。打黑唱红,要得罪一大批人,很需要一些勇气。对比许多地方政府已经同黑社会同流合污,薄熙来至少在这方面算是一个亮点。没有多少政府成员是愿意无端得罪那些黑势力的。 其次,我认为他在减小贫富差别,提高最基层民众的生活方面,走的方向是对的(尽管方法不一定正确)。薄熙来之于重庆的中低层民众,正如当年毛泽东之于贫穷的工人农民。
当年我阅读张国焘的自传,对于共产党的起家过程颇为感叹。一个地方, 本来一潭静水,老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山高皇帝远,那种生活方式已经延续了几千年,如果没有外力的推动,大概就会按照惯性年复一年地走下去。共产党人一来,马上 成立贫下中农组织,建立党支部,发动群众,斗地主,分田地,分浮财, 很快就把一块安静的土地折腾得翻天覆地, 其结果是有大批的农民加入红军,大批的农民拥护共产党。共产党就是靠这种办法赢得了农民的支持,从而推翻了蒋介石政权。对这样一整套政策的效用,张国焘在自传中所表现的那种自信让我印象太深了。
实际上,薄熙来在重庆所采取的政策,同毛泽东,张国焘等当年采取的那套政策,虽然形式不同, 程度不同,本质上是一样的, 都是劫富济贫。
当然,当年红军的劫富济贫,单纯是进行财富的再分配,而无暇关注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发展。而薄熙来所搞的劫富济贫,是他“一手抓生产,一手抓革命的”一方面。
既然是劫富济贫,当然是穷人高兴,富人发愁。我所关注的, 不是这种劫富济贫的目的手段是对还是错,而是产生薄熙来的土壤。
实际上,历史人物的产生,有特定的环境,所谓时势造英雄。中国之所以能够产生毛泽东,是因为有产生毛泽东的环境。人民大众太穷苦,而“三座大山”太贪婪,贫富不均,民不聊生,没有毛泽东也会有个其他类似的人物出现,来领导潮流。没有毛泽东,世道也会变,只不过早些晚些而已。有了那个大环境,才会涌现出那么一大批风云人物,聚合在毛泽东周围,成就了扭转乾坤的一番伟业。
无论薄熙来的政策动机是对还是错,至少他指出了一条不同的方法。他的方法未必能解决中国贫富差别太大的问题。但他至少是在努力去缩小贫富差别,而相比之下,老百姓却看不出政府目前对缩小贫富差别所作的努力。
如果政府不大力调整政策,调整贫富差别,减少社会矛盾,让社会更公正,则这个环境下,还会有薄熙来式的人物出现, 甚至可能是成批地出现。到了那时候,激烈的变革甚至革命就会发生,甚至也不排除天下大乱的可能性。
中国不需要激烈的变革。中国已经吃够了激烈变革的苦头,天下大乱之时, 饿殍遍野, 血流成河,千里无鸡鸣,以至于人们慨叹“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激烈的变革所带来的历史创痛太深, 代价太大,最好的出路是当权者实行改良式的渐进式的逐步改革,从而使小的矛盾不至于演化成非暴力而不可解决的矛盾,则是中国人民之大幸。
薄熙来的出现,背后体现了一个深层的问题:中国向何处去? 远的不说,中国近代史上,多次有过同样的历史阶段,需要问一问这个根本问题。30 多年前,处于物极必反的时候,思想界,知识界和政府一门心思要搞现代化,那真是上下一心,众志成城。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大量的人力花费在研究现代化的具体步骤,研究现代化应该如何实现,而忽略了或者没有重视现代化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种种社会问题:比如环境保护问题,财富的分配问题, 弱势群体的权益问题,工人的劳保福利问题,官员的贪污腐败问题,国有企业的改制问题,教育事业医疗卫生事业如何改革的问题。如何引进外资的问题,如何平衡引进外资同丧失主权的问题;如何管理控制国有资源的问题。这些问题至今仍然在困扰着中国,所引起的后果已经触目惊心。所以说,在物质财富极大增加,而各种严重问题层出不穷的今天,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都要好好思考一下,中国今后向何处去?
时代周刊最近有篇很有见地的评论说,邓小平为了推进现代化,提拔的都是技术官员。这些官员,擅长于处理具体问题,但不善于处理根本性的, 方向性的,原则性的大问题; 文章还说,实际上,过去这30多年,中国政府是把中国当成一家公司那样管理的。
此话很有见地。可以这么说,倘若是从管理公司的角度出发,给中国政府打分,可以打100分。因为公司是靠盈利来说话的。作为一个公司,中国政府极其有效率地调动了所能利用的一切资源,在发展生产力,开拓市场,利用人才,发展科技等诸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也赚取了大量的钞票。实际上,赚的钱已经多到没地方花而去买美国国债的程度,也可以说是多到快像废纸一样不值钱的程度(一笑)。没有一流的管理团队能取得这样的成果吗?
一个公司可以辞退老弱病残,可以压低工资,可以少提供或不提供福利, 尽一切可能压缩成本,从而提高投资回报率。实际上,这似乎确实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奉行的经济政策。
但是,从管理一个国家的角度来给这个管理团队打分,恐怕就不能打那么高了, 因为这种管理方式产生了太多的问题。这恐怕多多少少同这几届领导人都是技术专家有关系。他们擅长于解决具体问题,而不太善于把握某些根本性的,原则性的问题, 特别是管理,使用和控制干部的问题。
我向来认为,一个像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她的领袖应该是一个博通文史的人,不敢说像毛泽东那样博学多才, 至少也需要是学文史出身。我的感觉是, 学文史的人看问题眼光会更长远一些。处理一件事,会更多地从其前因后果,历史渊源,可能产生的历史结果或者历史影响着眼。而技术专家恐难有同样的眼光。
看看我们的中央大员,目前学文史的人逐渐增加,这是一件好事。 只不过脑子里装了多少历史教训,历史经验, 尚不得而知。读书是一辈子的事。咱们的教育,固然能教育出高考状元,甚至留学状元,但是如果本人不爱读书,不爱思考问题,高考状元以及留学状元的光环, 其实也是没有太多价值的。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比如当年文汇报的总编辑, 蹲了多年监狱的聂绀弩,也就高小毕业,但写起文章诗词,真是笔底千钧,文采纵横,当今学文科的博士硕士,又有几个比得上他这个高小毕业生呢?
温家宝总理似乎还读过不少书,所以讲话还有些文采,还能够引经据典,算是一个有一定魅力的人物。
薄熙来其实也是一个有个性有魅力的人物。平心而论,他真的算个才子。他的硕士论文我当年当学生时特意仔细阅读过,讲的是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语言老到,逻辑严谨,层次分明,结论合情合理,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放到人民日报上,光明日报上,外交杂志上,也算是高水平的文章。
薄熙来自己大概也没有想到,他会栽在他一手提拔的王立军身上。
说到这里,我不禁要对王立军表示一点敬意(假定他没有其他罪过)。他并没有因为是薄熙来一手提拔重用了他而对之唯唯诺诺。应该说,他还是很有勇气,有骨气的,敢碰自己的顶头上司, 敢查自己顶头上司的妻子。中国最缺的正是这种硬汉子。至少,假如谷开来真的有杀人罪,没有王立军,大概就会逍遥法外。倘若因为王立军的介入而能把谷开来绳之以法,则王立军应该有功,至于他的功能否抵罪,那要看他的罪有多大,还要看他究竟向美国人透露了多少国家机密。
不过,像王立军这种地位的人,又能够掌握多少国家机密呢?
至于其他传闻,比如王立军窃听中央领导的谈话,我是姑妄听之,一笑置之而已。
(完)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