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家庭院 : 清幽雅靜 生生不息
在美国地广人稀的地方,到处能见到住着大房子的人家。宽敞的大房子,如果再有个花园,那就最完美了。在中国古代,皇室贵族或大户人家在自家花园上都费劲心机,这种把自然搬进家门的做法,就是庭院艺术。
在印城定居五十多年的凌渝郎教授一家,在美国房子大、有设计空间的特点上,把中国庭院艺术搬了进来。如果不是亲自拜访凌教授家,我很难想到,在一个美国洋房背后,还藏有这样幽静、妙趣横生的中式庭院。凌教授和太太为这个庭院经营了十几年,煞费苦心。每次到大陆,凌教授都会兴致盎然地去淘宝,淘来的东西拿回来做旧,才能和整个庭院的气质融为一体。这个印州独一无二的庭院不仅成了风景,更成了一份予自己予家人予子孙后代的心灵财富。
说起自家的庭院,凌教授对一花一木,每块石头都充满了感情。因为它们是生命的象征,有岁月的痕迹。在庭院里漫步,他情不自禁地讲起了那些年,那些岁月带不走的故事。
回忆起当初搬进这个家时,凌教授就在想,要是庭院的一角能成为一个“窝”有多好。他找来一块坚硬无比的石头,告诉儿子:“你能在这块石头上面筑个窝吗?”儿子断然拒绝,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爸爸太异想天开了。然而凌教授别有一番用心,他和儿子娓娓道来,每个人想成人成家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越是觉得艰难的事情,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越要努力尝试。儿子用了三周的时间完成了雕凿工作,这个水槽就刻下了一段父子的回忆。
花园里,从竹子到篱笆,每一处看似无心的风景都是精心的设计。凌教授回忆说,小时候家里有个金鱼池,童年里很多快乐的回忆也都留在那清澈的水潭中。于是,他和儿子一起动手挖自家的金鱼池。挖好以后,用石头将金鱼池围堆起来。鱼池的水不用抽水泵,自然引水,永远都是干净纯净。清晨,凌教授经常到鱼池边倾听流水的声音,喝茶养心。
凌教授的一位好友的妻子过世了,她生前也非常爱摆弄花园。随后房子被出售了,新主人不喜欢花园的摆设,就将以前的石块都丢弃。凌教授珍惜朋友亡妻以前的良苦用心,就把这些石块都拣回来,在鱼池旁给两个可爱的小孙女各铺了一条小路,以此纪念朋友的妻子。
说到花园,让凌教授骄傲的不仅是自家花园的与众不同,而是这花园成了他们家人维系感情的纽带。凌教授有两个活泼可爱的孙女,一个四岁、一个八岁,孙女住在芝加哥,大城市很少有院子。孙女们都非常喜欢花花草草,这个小庭院也成了两个宝贝怎么也玩不够的地方。爷爷还用心为她们布置了蔬菜园,后来因为小姑娘喜欢花,又改成花园。春分时,让孩子们自己选择种子,种下自己喜欢的花,等到夏天再来时,她们就能收获到自己想要的花朵。孙女来了,还能在小水潭边钓鱼,孩子和自然最容易成为好朋友。
庭院里的石头,不仅样子精心挑选,连纹路都有讲究。凌教授的老家在扬州,以庭院设计闻名。许多景观是都以石头为主,将石头颇有艺术感地摆放在地上,再加上自己的改造。有时候还得协调阴阳平衡。凌家花园的最佳景色之一,就是那眼“井”,一次旅行时,凌教授注意到了两块石头,并起来中间是一个圆洞,就买下带回家来,摆在两棵枫树间,下面挖了一个坑,铺上碎石。每逢春秋佳季,这眼自然“井”在色彩丰富的大自然里,令人浮想连连。
凌家庭院最有特色的要数那竹林了,以前总以为印第安纳的土质不适合竹子的生长。二十年前,从一位朋友那里听闻,可以尝试种植竹子,这一试,竟在二十年后让它长成了一片竹林。受家庭曾经信佛教的影响,凌教授开始收集佛像和禅宗,挂于林间。也会把佛件的小典故讲给孙女听,话说扬州有竹林寺,凌家也有竹林寺。其中一樽还有一个玄妙的故事。一天,凌教授梦里遇见母亲,梦境里还有一个模糊的佛像。巧的是,第二天他就在一间古董店里看见了梦里的见过的佛像。这难道不是母亲送来的礼物吗?于是,凌教授就把这樽佛像“请”到竹林里安放。
庭院里的故事没有结束,看看那几棵劲松吧。一天,梦回童年故居,那是全家随父亲刚到台湾,住在日式小院里,院子虽然小,但家家都有松树,父亲也坐在竹椅上看报纸,突然父亲在梦中开口说:“松树如果死掉了,家就散掉了。”凌教授听后万分伤感,在梦中向爸爸我保证,要重新种起松树。梦醒后也没有食言,远渡重洋后依然在家中竖起了松树,也不知是怎样的缘分,孙女们就很喜欢绕着松树不停地嬉戏,新的家又重新聚起来了。
二十多年来的苦心经营,这处曲径通幽的庭院带给凌家人带来了取之不尽的大自然带来的享受。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