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坦桑尼亚纪行 (3)
本报特约撰稿人:王辉云
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
从塞伦盖蒂自然保护区到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是一段艰苦的行程。
早晨七点出发,下午三点才到。其实,两个自然保护区是相邻的,出了这门进那门,却用了八个小时,这是因为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大,路也不好走。所谓自然保护区,就是政府划定的“无人区”,目的是为了保护动物,保护自然。这种地方如果把路修得特好走,来的人多了,大自然的原始风貌还能保持不变吗?您看,当年武松打虎的地方,现在还能找到老虎吗?
据导游讲,肯尼亚和坦桑尼亚政府为了这些自然保护区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比如说,保护区的所有制问题。有些自然保护区是“国家所有制”,里面没有居民,政府部门统一管理。而有些自然保护区则有人居住,人家是那里的原住民,世世代代在那里生活。你政府不能脑瓜子一热,为了保护动物,把人赶走吧?于是,有些自然保护区就成了集体所有制,政府在保护动物的同时,对这些原住民利益也给予保护。比如,我们前两天刚刚去过的马赛马拉自然保护区,就是集体所有制。当地的马赛人仍然生活在自然保护区内,但只能养牛养羊,不允许种庄稼。这种规定还是比较合理的,我们常常看到,自然保护区内有人的地方,家养的牛群和斑马、角马和平相处,同在一块草地上吃草晒太阳。这种规定也比较人性化,它不会因为动物的利益而让世代居住于此的人失去家园,因而也就不会出现野蛮拆迁的社会问题。
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以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为中心,面积约8.1万平方公里。恩戈罗恩戈罗是世界闻名的火山口,1979年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两百多万年前,火山爆发,山体塌陷,形成一个高山环绕着的盆地。在地质学上,山火爆发或塌陷而成的火山口,称为破火山口。这个破火山口是世界上边缘保存最完整的众多破火山口中最大的一个,“盆沿”齐整,“盆壁”陡峭,远看像福建的围楼,直径约18公里,深610米,内部面积达300多平方公里,其中有草原、森林、丘陵、湖泊、沼泽,基本上与世隔绝。这种独特地貌,堪称大自然的奇迹,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观。
由于盆地内植被浓密,水源丰盛,适宜野生动物繁衍栖息,所有外面的动物品种这里都有。这里的角马、斑马和羚羊等食草动物也不必为了寻找水源和草场而每年迁徙。盆地中的动物明显比外面密集。这里的食草动物总是以一种大群体的形式出现,据说是因为谁落单谁就容易被食肉动物吃掉,但由于食草动物的数量大,即使少数落单的被食肉动物吃了,它们的队伍还是会不断壮大。非洲的“五大”凶猛野兽在这里都能见到。因此,恩戈罗恩戈罗有非洲伊甸园之称,也是观看野生动物的最佳场所。
从旅馆乘车沿着陡峭的山路进入盆地,一路林木繁茂,猴子乱窜,让我想起当年在峨眉山的场景。不过这里有严格的规定,游人只能在规定的地区下车,不能与动物直接接触。
经过观景台时,还是雾锁楼台,下到盆地底部,已是阳光灿烂。虽然在顶部看这个盆地像个土围子,但真正置身其中,依然感觉到它的辽阔和自己的渺小。观看动物时,同车的驴友提出要上厕所,司机说,那得往回开二十分钟,可开了半小时还没见到厕所的影儿。望山跑死马,一点都不假。在自然保护区看动物,上厕所是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在马赛马拉自然保护区时,几个驴友要上厕所,司机找了个动物少的地方让驴友方便,没想到让保护区的巡警看到了,结果,三辆车罚了三百美元。因此,看动物时,最好的方法是,少喝水少上厕所。从盆地底部返回旅店的途中,再次经过观景台,已是夕阳西下的时候,回望走过的路,像丝线一样断断续续,而火山口形成的大湖,还是那样静谧安详。
马尼亚拉国家公园
马尼亚拉湖是坦桑尼亚北部的内陆湖,面积325平方公里,有“飞禽乐园”之称,它最吸引人的就是湖边的红鹤、鹈鹕以及水里密密麻麻的河马。马尼亚拉国家公园(Manyara National Park)离我们住的旅店不远,而且路是柏油路,去的那天早上,免去一次屁股按摩程序,便顺利到达了这个公园。公园的门脸相当体面,看起来,管理得也相当不错。
进入园中,司机下车买门票,我们都在车中等候。但左等右等,司机就是不回来。于是,我们只好下车探寻究竟。到售票处一看才知道,这个公园的门票使用支付宝一样的机器付款,而机器却在这时候出了毛病。那就现金支付吧!可人家说了,为了防止腐败,一律不收现金。
司机只好耐下心来继续等,我们则在附近闲逛。但见公园办公区里有几栋被乱石埋没的房子。一问才知道,三年前这里下大雨,山洪爆发,泥石流将公园办公区的几所房子埋了多半截儿,只好换个地方重建。怪不得公园门口的设施都显得很新呢!付款机终于修好了。等待许久的游客纷纷入园。
临行前,导游说这个国家公园比我们先前去过的几个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都要小,但这里有成群的火烈鸟和其他水鸟,因而,这个公园也是我们一直期待的。进入公园后,但见古树参天,叫不上名来的花木比比皆是。忽然,前面的车都停下来了,探出头来一看,原来是大象和旅游车争夺路权。一队大象按照步行者优先的规矩,从容不迫地在旅游车前穿行。等它们都过了马路,旅游车才一个个起步前行。
公园地势起伏,林木茂盛。进入园中不久,但见一片芦苇荡。水阔天空,远山朦胧,湖畔成千上万的鹈鹕,在荒原中成群的斑马和角马的衬托下,显得壮观灵动。忽然,一队角马来湖边饮水,部分鹈鹕集体起飞,顿时,鸟群若狂风暴雨,遮天蔽日。同行的摄影师们无不亮出长枪短炮,对着鸟群打连发。遇此精彩一幕,同行的驴友都大喜过望。
从马里亚拉湖观鸟回来,入住的旅店与我们前一天住过的旅店属于同一类型的茅舍旅店,也是我们这次旅行中住过的最有特色的旅店。其特色就是:最具非洲风情,最接近大自然,最返朴归真。尤其是最后这家旅店,设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蛮之地。办理入住手续时,就看到斑马、角马、羚羊等动物在旅店大厅外闲逛。进入自己房间,发现和这些动物只隔着一层纱窗。室内所有家具,均为原木打制,质朴天然。坐在阳台上整理照片,伴随着斑马粗重的喘息声,夕阳映红了远处的山峦,金色的余晖随意泼撒在广袤的草原。此情此景,画里画外,美不胜收。
塔兰吉尔国家公园
塔兰吉尔国家公园(Tarangire National Park)是我们这次非洲之行游览的最后一个国家公园。在公园门口休息的时候,碰到一个会讲中文的法国小伙子,告诉我们,他刚刚在公园里看到六头狮子。看来,公园里的动物不会少。果不其然,进入公园不久,就看到一汪水塘。一大一小长颈鹿向水塘走来,看似前来饮水。据说,饮水对长颈鹿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事。为了低下高昂的头,它首先要劈叉卧倒,才能喝到水。由于身体上的局限,长颈鹿一般爱吃多汁的树叶以解决对水的需求。能够看到长颈鹿喝水,是很不容易的。于是,我们静静地等候在水塘边,等待长颈鹿喝水的一幕。令人遗憾的是,只有小长颈鹿喝了点儿水,大长颈鹿在水塘边转了转,没喝一口水,竟扬长而去。最近有新闻报道,这个公园发现了白色的长颈鹿,可惜,我们在那里时没能看到。
这个公园的另一特色是有众多上百年树龄的面包树,一种树干粗大、树冠较小的当地树种(baobab)。其树干之大,十几个人抱不拢。有些树干还有树洞,旱季缺水时,大象将鼻子伸进去吸水。因此,这种能储存水的树被当地人称为面包树。
热闹的阿鲁沙
从塔兰吉尔国家公园到坦桑尼亚西部城市阿鲁沙的路上,同导游商量,能否带我们去当地的市场去看看人。虽说这次来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主要是来看动物的,但也不能对人熟视无睹不是?更重要的是,我们也想买点儿当地的东西做纪念。
我们司机的家就在阿鲁沙,对这个城市很熟悉。了解了我们想买的东西后,将我们送到了阿鲁沙的“秀水街”。这里的店铺基本上都经营旅游纪念品或小商品,每个摊位都不大,一家挨一家,顾客大多是外国游客。一见顾客过来,摊主都热情地将顾客往自己的店里请,有些摊主的热情甚至让人无法从容流览其他商品。总之,为推销自己的商品,他们要抓住任何一次商机。他们很多人都会几句中国话。一看我们是中国人,纷纷拿中国话和我们套近乎。这让我想起九十年代初期的北京秀水街,想起那儿的很多小贩都能说几句外语的情形。
买完东西回到旅店,正赶上一家人在这个饭店举办婚礼。其实,在刚进城的路上,我们就遇到两起婚礼。婚礼车队披红戴绿,载着新郎新娘,在街上敲锣打鼓,迎面而来,绝尘而去。虽然知道是结婚的,但并未引起我们太多注意。有人在这家饭店举办婚礼,使我们有机会近距离观看他们的婚礼习俗。
身穿节日盛装的亲朋好友来了一大帮人,把这家饭店的庭院塞得满满当当,显得非常热闹。在这一点上,当地人和咱们中国人的风俗还真像。看到我们想拍照,他们都主动配合。这同肯尼亚人,多少还是有点儿不一样。记得我们在内罗毕时,在街上拍街景,都会有人出来制止,说不能拍照。甚至街上的一些建筑,也不能随便拍,给人的感觉是莫名其妙。
旅行,总感觉时间过得飞快。两个星期的旅行倏然接近尾声,不得不收拾行囊准备回家。由于时间宽裕,与我们朝夕相处两个星期的导游邀我们到他在内罗毕机场附近的家中小坐,我们欣然接受。
内罗毕机场附近的市郊,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街上的汽车,首尾相连,崭新的别墅小区,遍地开花;街头的商店,鳞次栉比;五花八门的广告,争妍斗艳。到处都是繁忙的工地,到处都是行色匆匆的人,到处都能嗅到正在崛起的现代都市的气息。
两个星期的肯尼亚坦桑尼亚旅行,让人至今难以忘怀!
——完——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