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祖籍宁波,1907年

作者: admin
2014年01月10日

生平简介
邵逸夫祖籍宁波,1907年,出生于上海一个富有家庭,父亲邵玉轩育有5男3女,邵逸夫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所以后来被香港影视圈尊称为“六叔”。在他的孩提时代,邵家算是相当富裕的。他的父亲邵玉轩是旧上海有名的锦泰昌颜料公司的老板,经营飘染、财务等多种生意。同时,邵玉轩同情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在当时的上海工商界颇为活跃。1920年邵玉轩病逝上海时,康有为、虞洽卿及曾任苏浙总督的卢永祥、民国元老谭延阁等晚清与民国风云人物都曾为其题辞致哀。
但邵逸夫与自己的几个兄弟们,却没有一个继承父亲的事业,而是纷纷入了电影这一行。父亲去世后,邵家逐渐家道中落,于是在中学毕业后,邵逸夫就跟着三个哥哥在上海开电影公司赚钱。二三十年代,邵家在上海的电影公司受到排挤,邵逸夫不到20岁就开始闯荡南洋。那时候他从卑微的电影放映员做起,把放映机、银幕等装上一个流动放映车上,然后走村串镇,在吉隆坡、怡保、马六甲、槟城的乡村市镇奔走,这样的画面有一种中国八九十年代农村露天电影的即视感。靠着一部破旧的放映机,邵氏建立起东南亚的发行网,逐渐在海外扎根。
1977年,英国女王册封邵逸夫为爵士,他成为香港娱乐圈获此殊荣的第一人。而美国旧金山市为表彰邵逸夫对该市的福利贡献,也将每年的9月8日命名为“邵逸夫日”。
千部华语片成就 “东方好莱坞”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邵氏电影和香港无线电视的节目。
邵逸夫一生中最为人称道的事业成就,就是他旗下的邵氏兄弟影业公司,他以香港为基地创造出“东方好莱坞”的奇迹。邵氏电影公司20多年间摄制的影片超过1000部,旗下电影院达200余家,每天观众大约100万人。
1926年,年方19岁的邵逸夫跟着三哥邵仁枚扛着一架放映机,在南洋各个村镇放映无声电影,卖票谋生。4年后,邵逸夫和三哥在新加坡成立了邵氏公司,也正是从那时起,“院线发行制”的雏形在邵逸夫的事业蓝图中逐渐浮现。
1931年,邵逸夫在前往美国购买有声影片拍摄器材途中轮船触礁沉没,他抱着一块木板漂浮一夜才获救,但他仍坚持前往美国买回了所需器材。就在第二年,邵氏出品的华人电影界第一部有声电影《白金龙》问世,由此也奠定了邵氏家族成为华人电影界一支不容小觑的中坚力量。此后,邵逸夫的大哥邵醉翁在香港负责拍摄制作,邵逸夫和三哥就负责发行放映,直到上世纪50年代末期,邵氏受到同行“电懋”和“长城”的双面夹击形势岌岌可危,此时已经50岁的邵逸夫亲赴香港接过大哥的重担,开始在香港创办邵氏兄弟公司。
在之后的几十年里,邵氏兄弟先后拍摄了《独臂刀》、《不了情》等上千部华语电影,涵盖爱情、古装、动作等各种类型片,同时也造就了诸如李翰祥、狄龙、姜大卫、张彻等一大批为华人所耳熟能详的著名导演和明星,他们不但影响了华语电影的发展历史,也协助邵氏兄弟雄霸亚洲电影市场,在香港谱写出“东方好莱坞”的奇迹。
上世纪60年代邵逸夫与利孝和共办TVB。1980年,利孝和去世后邵逸夫接掌TVB,并出任董事局主席。
邵逸夫掌舵下的TVB拥有无数辉煌。首先,TVB捧红了无数巨星,开设艺人培训班、主办选美盛事,“四大天王”、“五虎将”、“香港小姐”都来自TVB,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郭富城、张曼玉、刘嘉玲至今呼风唤雨。再者,TVB制作了无数好戏,改编金庸小说的经典武侠剧,诸如翁美玲版的《射雕英雄传》、刘德华版的《神雕侠侣》等等,至今还是众多粉丝心中无可替代的经典;掀起家族剧热潮,万梓良等主演的《流氓大亨》曾轰动一时,还将家族恩怨演变成港剧一个独具特色的重要品牌。此后的《义不容情》、《大时代》等等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慈善大人 捐资助学第一人
公益慈善达人,这是除了影视娱乐王国掌门人之外,邵逸夫给世人的另一个重要印象。
在百度地图搜索“邵逸夫楼”关键词,结果极其惊人,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邵逸夫楼堪称遍布各地。北至呼伦贝尔、南至香港、西至乌鲁木齐、东至上海,邵逸夫先生的善举几乎囊括了整个中国。
在北京,可以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史语
所高校找到邵逸夫楼,邵逸夫教学楼、邵逸夫体育馆、邵逸夫科研楼、邵逸夫图书馆、邵逸夫剧场等等建筑物就如同邵逸夫先生的一生,陪伴在莘莘学子的身边不断为其输送滋养。
早在1973年,邵逸夫就设立了邵氏基金会,从1985年起,他平均每年向内地捐赠1亿多元,用于支持各项社会公益事业。
1990年,中国科学院为了表彰他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将中国发现的2899号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
据统计,二十多年来,他共向内地捐赠了34亿港元,兴建了5000多个教育和医疗项目。目前,以‘逸夫’两字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及其它文化艺术、医疗设施遍布中国各地。2002年,邵逸夫还捐资创立被誉为“东方诺贝尔”的“邵逸夫奖”,用以资助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进行研究,目前基金总额已高达50亿元。
几年来邵逸夫还不顾耆耋之躯,多次亲临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视察捐赠项目。此外,邵逸夫在英国、美国、新加坡及香港等地都有巨额捐赠 。在古今中外捐资助学史上,邵逸夫当之无愧可称为第一人。
美媒评邵逸夫去世:那样的热血再也无法找回
上世纪80年代,邵氏功夫电影行销美国,也将中国功夫带进了好莱坞。所以,提起邵逸夫,欧美媒体总会想起中国的功夫电影,美国《时代》杂志更将其封为“功夫电影皇帝”。
美国《洛杉矶时报》在悼文中如是写道:“伴随着《独臂侠》的成功,邵逸夫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功夫大亨。1972年罗烈主演的《天下第一拳》是邵氏影业首部在西方大规模上映的电影,票房总额高于其制作成本30万美元的12倍,并由此掀起了一场西方电影的功夫革命。”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鬼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就疯狂地迷恋邵氏出品的功夫电影,更曾在《杀死比尔》和《落水狗》中引用邵氏影片的桥段。
邵逸夫的去世在美国媒体看来,象征着香港电影一个时代的终结,“尽管邵氏电影已经停止拍摄多年,但直到邵逸夫去世人们才真正地发现,那个刀光剑影的电影年代已经离我们这么远了,那样的热血也再也无法找回。”美国著名影视新闻网站The Wrap在悼文中写道。
在邵逸夫去世后,英美媒体也聚焦了他的慈善事业。英国BBC电视台不仅在今日推出邵逸夫特辑,缅怀这位“爵士慈善家”,更在悼文中说:“人们应当铭记这位中国电影大亨的善

类别: 专题 | RSS 2.0 | 评论 |

0 评论

发表回复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 Widget Area

    This is widget area, add your widget here from your widget on appereance on your admin pa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