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五周年

作者: admin
2013年05月17日

又是一年的5月12日,让我们把时光追溯至2008年。五年前,一次地震让四川汶川悬遭受重创,让全世界的华人陷入无限的悲恸中。五年来,四川人不怕苦难,忍受悲伤,穿过煎熬,在物质和心灵上重塑自我,终于慢慢走出阴霾。小小英雄林浩早已长大,“芭蕾女孩”李月已经悄然开始更为坚强的生活……当年那些牵动人心的脸庞,那些备受瞩目的获救生命,如今都随着岁月一起长大,一起拥有新的生活。
时间飞逝,汶川地震转眼过去了五年,整整五年,歌舞已然升平,记忆不曾消逝。毕竟那一年,有太多的不幸,太多的死亡,纵使肉体上的伤口已经抚平,但那惨痛的记忆仍然难以忘却。尤其难忘的,是那些遇难的孩子们。笔者有幸采访到一位曾在汶川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的志愿者,她含泪说道,五年了,坍塌校舍旁边一排排小小的书包和蜡烛在她的脑海中始终无法磨灭。四川当地有个小风俗,对于死去的孩子,要放鞭炮,所以在五年前的汶川地震中,每挖出一具孩子的尸体,人们就会放一个鞭炮,让这些孩子们在奔向天国的路上不孤单。
艾未未,一位写实派华人艺术家,在此也许我们都要向他致敬,因为他曾与一些志愿者一起调查汶川大地震遇难学生校舍工程质量,他走遍了除北川外的大部分灾区,用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将那些有质量问题的学生校舍钢筋打磨成型,做成艺术品。他用自己独特而客观的视角,将那些被地震毁损的废墟都收入他的纪录片中,五年后的四月到八月,他的这些艺术品被带到了美国,带到了印地。艾未未意识到问责不仅仅是追究某一个人的责任,而是每一个人都要负起自己的责任。“遗忘是回避伦理审判的技巧。作为国家的遗忘、作为社群的遗忘、作为个人的遗忘,都是伦理选择中的一种技巧。”
在印地的艺术博物馆里,艾未未的思想通过他的展览向每一个人诉说着。最震撼人心的是,当你走过那些校舍钢筋,有一整面墙上都是那些在地震中死去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孩子的名字和他们的年龄。里面有小到3岁的孩童,还有些甚至没有年龄只有名字的孩子,旁边的喇叭里放出的是用带有悲伤的声音念出的孩子们的名字,男孩子是男声念的,女孩子是女声念的。这些声音,那些名字,和身后那些废墟中被拣出来的问题钢筋,眼泪悄悄滑下,脑海中没有别的,五年前电视上的那些遇难的地震画面全部像放幻灯片一样放出来。
2009年3月13日,艾未未在其个人博客上公布了68份、共计1579位汶川地震遇难学生的名单,信息包括了这些孩子的姓名,学校,年龄和家长的联系方式。3月16日、17日,他又补充了两份共211位遇难学生的详细信息,总计1790位地震遇难学生。
五年了,这些孩子的名字被镌刻在艾未未的展览上,带到美国,带到世界,这些名字,将不会被忘却。笔者坚信,地震留下的绝不仅仅是悲痛,还会有深刻的教训;地震带走了遇难者宝贵的生命,但绝带不走与人们对他们的思念。汶川地震后的五年,是四川人民悲伤的五年,是四川人民努力的五年。活着的,逝去的,在这五年,没有人被遗忘,这仅仅是美好生活的又一个开始。

类别: 专题 | RSS 2.0 | 评论 |

0 评论

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 Widget Area

    This is widget area, add your widget here from your widget on appereance on your admin pa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