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環球時報》社評:方勵之追求與中國前進不合拍
中国官方《环球时报》昨天发表社评,公开谈论上周末在美国去世的著名异见人士、中国科技大学原副校长方励之。
社评说,1989年后去美国的方励之等一批“政治对抗者”后来“都一事无成,渐被中国社会遗忘,其中一些默默客死他乡,这是很多人当初没想到的”。
北京分析人士说,社评没有用官方的传统语气批判方励之,还承认“方励之曾是中国有名望的科学家”,这和当年官媒痛斥方励之是“卖国贼”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显示出官方在意识形态上更为包容的姿态。
人民日报社旗下的《环球时报》被一些人视为中国宣扬民族主义的一面旗帜,但该报近来也尝试公开探讨一些在中国属于“敏感”甚至“禁忌”的人物和话题,例如刘晓波、艾未未等知名异见人士,以及“薄熙来事件”后网络上出现的各类传言等等。
社评说,方励之这些年的逐渐销声匿迹,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移居美国的政治对抗者来说,有一定的代表性。方励之等人的“追求和用力与中国的前进没有合上拍子,甚至完全相逆”,最后的结局只能是“影响迅速溃散”、被西方轻视直至抛弃。
少数人受外国庇护
与国家对抗模式难以为继
社评说,方励之等“精英”在美国的遭遇提供了一个启示:对中国来说,少数人受外国庇护与国家对抗的模式难以为继,它总体看属于旧时代,是在往回走。而中国早已走在改革开放的路上,社会多元化已成现实,知识分子合法影响国家的途径越来越多,“非跳到法律之外从事对抗活动,都不会有前途。”
方励之16岁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岁加入中共,后长期在中国科技大学工作,并在中国率先开展相对论天体物理及宇宙学研究。1980年代后,方励之开始关注并时常谈论中国的民主、人权等政治议题,被奉为1987年和1989年学潮的思想和精神导师。中国官方则指方励之是1989年六四天安门事件的始作俑者和“黑手”。
六四事件后,方励之夫妇到美国驻华大使馆寻求政治避难。经过中美一年多的谈判,最终在方励之承认有错,以及美国取消对中国的部分制裁等条件下,中国同意方励之一家前往国外。
今年4月6日,方励之在美国去世,享年76岁。在方励之去世的当天,王丹、吾尔开希等流亡海外的中国民运人士发表联合声明,呼吁当局能够放弃因为政见不同就他们不许回国的旧做法,以各种有效的方式允许民运流亡人士回国看看。
针对有传言说中国高层出现“平反六四”的声音,北京分析人士认为,官方在意识形态领域包容度的提高,与外界预期的“平反六四”,仍有相当大的距离。至少在今年秋天中共十八大举行之前,官方不大可能讨论六四话题。因为平反六四不仅牵涉一些已经去世的重要领导人,也牵涉不少仍健在的前领导人,以及仍在位的领导人。讨论这一话题只能使社会出现新的不稳定因素,甚至造成党的分裂。
这名人士指出,虽然中共高层内部对六四的评价可能会有差异,但任何一位高层领导都清楚六四话题的敏感性和复杂性,不会轻易触碰这一议题,更不大可能直接提出“平反六四”。
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报《解放军报》昨天发表文章说,历史经验表明,每逢中共和国家面临大事,国内外敌对势力总会借机兴风作浪,有意制造和传播谣言,目的就是挑拨离间,破坏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损害中共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干扰中共十八大胜利召开。“越是形势复杂,越需要我们头脑清醒、立场坚定;越是众声喧哗,越需要我们明辨是非、旗帜鲜明。”
(联合早报)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