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同学龚丽平
作者:郑国和
2016年1月3日从休斯顿传来龚丽平去世的消息。尽管在那以前几个月思想上就有所准备,接到噩耗我心中还是有说不出的悲伤,并且不愿意相信那是事实。若不是患癌症,丽平那样乐观、豁达又充满活力的人是不会刚满六十岁就离开我们的。丽平、她先生(同时也是我的好友)李荫泉和我都是77级武汉大学的大学生,我们班上她是去世最早的。2016年1月16日,丽平的葬礼在休斯顿举行。下面是我在葬礼上的悼词。
今天我们在休斯顿相聚,来送龚丽平最后一程,心中无比惋惜和悲痛。此次我是和旧金山的学兄陈革相约来休斯顿的。之所以和陈兄相约,是因为我们两人都是龚丽平的大学同学,我们三人是班上唯一来美、大家又多年来保持了联系的好友。
我们第一次见到丽平是1978年2月。那时候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经历了十年浩劫的中国百废待兴。由武汉大学化学系教授查全性教授提议,第二次出山的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拍板,大学果断地停止了文革中开始的工农兵推荐招生、恢复了文革前考试入学、择优录取的制度,让我们这些本来绝无资格上大学的出身不好的青年有了公平竞争的机会。丽平、陈革和我以及另外19名同学就这样有幸在美丽的武汉大学校园相聚,度过了难忘的四年同窗生活。
过去一周多的时间里,我们班的同学陆续从中国给我发来邮件,对丽平的早逝表示悼念。所以,今天我在这里也代表武汉大学77级英语班全体同学对丽平的去世表示悼念,并对过去几年辛苦照顾丽平的荫泉和他们的女儿安琪表示亲切的慰问。
丽平在世的时候,我有几句感谢她的话一直想说可从来没有机会对她说过,想起来十分后悔。今天我要把这几句话说出来,算是对她的缅怀。首先,她为我个人树立了人生拼搏的榜样。1978入学后,比我年纪小好几岁的丽平既聪明又勤奋,成绩非常优秀。每天清晨和下午晚饭前,我们大家都会在位于秀丽的东湖之滨的运动场上锻炼身体;每天晚上,我们又匆匆去图书馆如饥似渴地读书、做功课。毕业后丽平和陈革学兄等几位优秀同学留校任教了。我呢,被分配到武汉的一所中专当教师。我的人生本来会一辈子限定在生活安定舒适但世界比较狭小的那所中专里的。可是,大学毕业后,学物理的荫泉基础雄厚、志向远大,直接考取了研究生。也许是受她先生的影响,隔年丽平也报考研究生了。那时中国仍处于精英教育阶段,中国的研究生荟萃了本来已被视作精英的大学毕业生中的尖子,地位比现在的博士生高得多了。大学一毕业我就结婚了,一年后我又有了孩子,报考研究生本来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可是,我胸中本来几乎泯灭的“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冲动在丽平榜样的影响和冲击下,居然蠢蠢欲动,最终使我比丽平晚一届报考了。这一考试当然为我后来留学美国,有机会认识更为广阔的世界,学会独立思考,等等,铺平了道路。所以,我要在这里感谢丽平。
丽平不仅为我树立了榜样,而且也为我家人树立了榜样。2010年圣诞之夜,我和太太接到丽平的电话,告诉我们她被诊断为癌症晚期的消息。大吃一惊的我和太太本来以为她会在这种打击下从此消沉下去。可是,她不仅没有消沉,而且抱着对生命的无限热爱,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坚持锻炼,取得了令朋友和医生都惊叹的效果。其实,从丽平电话以前开始,我太太也已经是病魔缠身,印第安纳州所有的医生都看过了,有的不止一次,都说她无法工作了,必须接受人类原罪带来的后果终生忍受痛苦。就在我太太绝望的时候,我们经常得到丽平与癌症顽强斗争的消息,看到过她接受化疗后脱发的照片,也听到过她从病床上有气无力的声音。但是听到的更多的却是她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2011年,我、陈革和从国内来美做访问学者的同学张昌耀相约来休斯顿看望生病的丽平。原以为有气无力的丽平却每天早上如同当年在东湖之滨的运动场一样,在家里客厅里做瑜伽锻炼,腿一抬老高,还定在那里半天不动,像一只美丽的仙鹤展翅欲飞。我把当时丽平的照片带回家给老婆看。老婆也被丽萍的乐观主义精神感染。后来在美国梅奥诊所医生的建议下,我太太也开始锻炼身体。多亏丽平的榜样和每天的锻炼,我太太今天不仅还天天上班,而且遇到朋友聚会,听说有人受病痛之苦时,还现身说法,把自己锻炼尝到的甜头与大家分享。其实,我觉得丽平的乐观主义人生态度对她的帮助更大。用太太自己的话说,“连丽平都坚持锻炼,我为什么偷懒呢?”2014年,丽平被安排到纽约曼哈顿接受新法治疗,所住的疗养院就在我女儿家附近。我和太太去看女儿时有机会和丽平相聚。那时她正好恢复得不错,我们一起游览了纽约市。那是我们最后一次相见。所以,我要在此再次谢谢丽平。谢谢你,丽平。一路走好。
丽平去世一年多了。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时常与荫泉联系。每次我们联系,我都不知道怎样安慰他心中无法安慰的悲哀,只得如实告诉荫泉,我和他一样,心中充满了对上帝的不满,不理解他为什么这么早就把丽平从我们身边夺走。然后我又借用英国王妃黛安娜的弟弟斯宾塞伯爵在他姐姐葬礼上说过一句话来安慰他:既然无法改变上帝的旨意,咱们就必须学会感谢上帝,因为上帝毕竟把丽平这样的好人带进了咱们的生活。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