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争议的深沟里升腾——美国奥数夺冠给人的启示
刘工昌(中国江苏)
据英国《卫报》7月16日报道,在泰国清迈举行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上,美国队破天荒地击败了老牌劲旅中国队,拿到了第一名。(《参考消息》2015-07-17)
近十多年来,中国中学生在号称“数学世界杯”的奥数比赛中一马当先,夺冠早就不是新闻,像此次这般丢冠反倒成了大新闻。关于此种原因,有外媒称,中国学生数学能力或许在全球遥遥领先,但是北京官员已取缔了此类培训班,因为担心太过超前的加减法培训会毁了孩子们的童年,并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项已被中国学者官方“判了死刑”的活动,在似乎对这些最不屑、最讲究创造力和关注学生兴味的美国还有西方各国却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如今许多欧美国家的参赛中学生较以往更重视、投入更多,如前几届成绩进步较快的加拿大队,多名参赛选手赛前经过集训和“小灶”,有个别选手甚至征得所在学校允许停课特训若干周。此次夺冠爆冷的美国选手也坦言,参赛前较以往的“前辈”做了更多准备。”(见陶短房搜狐博客《奥数丢冠本不是大不了的》)
那么究竟是什么使得一向把“快乐数学教学”、“发现式学习法”奉为圭臬的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改弦易张,拾起他们打心眼里瞧不起的中国人的老黄历,开始这一番争议极大的折腾呢?
事情还得从几年前说起。
2009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了对全球65个国家15岁学生进行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的测试结果。约有5100名15岁的上海学生被选为代表参加考试。美国也从全国各地挑选人数相近的学生代表参试。PISA的结果是按分数来定的,平均分500分。在数学素养上,上海学生名列第一,取得600分,美国学生的数学487分,排在第32名;阅读素养方面,上海学生得了556分,美国平均分为500;科学素养方面,上海学生的平均分是575分,美国502分。
一般说来,使用这样一个过于标准化的测试来对比不同国家的教育水平,尤其像中国这样地域发展存在巨大差异的国家,以一个最发达的城市挑选出来的经过训练的学生来代表整个国家的整体教育状况,显然是缺乏说服力的。但测试结果还是引起了美国朝野的一片哗然。
“我们必须把这当作警钟。”教育部部长阿恩·邓肯(Arne Duncan)说,“我们必须视之为挑战。”邓肯补充道,“美国在多数科目中位列23或24名。我们可以直面残酷事实,认识到我们的教育落人之后。”罗纳德·里根任总统期间在教育部任职的Chester E. Finn Jr.则更夸张:“哇,我感到有点震惊,这让我想到史普尼克(Sputnik)。”
就是这个“史普尼克”,奥巴马总统对北卡罗来纳州的大学生演讲时同样也提到了 ,他首先回忆了50多年前的苏联发射人造卫星“史普尼克”,大大激发了美国对数学和科学教育的投入,他接着说,“五十年过去了,我们这代人的史普尼克时刻又到来了。”
他所针对的是随着有着几十亿人口的中国和印度“突然参与到世界经济中”,而这两国都对教育进行了极大的投入。毫无疑问,在未来世界的竞争中,哪些国家的工人受教育程度最高,那些国家就占上风。“就目前情况看,美国有落后的危险。”奥巴马说道。
在上个世纪的很长一段时期,人们都习惯了在我们的地球上有两个超级大国,它们似乎可以轻易地支配这地球上的一切。事实如何,历史已为我们做了生动的演绎。今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史普尼克”事件,一方不惜以牺牲公民乃至整个社会的幸福,畸形地发展最能炫耀“肌肉”的军事工业,在与其紧密依存的航天工业取得了突破。与它的对手比起来,这很可能是其唯一曾真正领先于对手的一面。尽管是“你死我活”的对手,它的对手却丝毫没有因为这种窒息的敌对关系而放弃学习对手的机会。
今天,当这个我们习惯性的假想对手或者说敌人,把目光对准我们时,我们终于发觉,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多么杰出的敌人。它时刻懂得反省并会适时更新自己,善于学习和研究竞争对手,它能够随时放下身段学习对手的长处,并结合自身条件加以很好的利用,哪怕它是不共戴天的敌人。所以看起来它缺点很多,却总能往胜利的轨道上走。如果我们不能正视它的这些优点,总是图着能骂骂过过嘴瘾,抓住人家其实是为了改正缺点而公开袒露的那点东西大加嘲笑,这当然是容易的,而且往往能很急功近利地讨点好,可除此外我们还能得到什么呢?
对自己的缺点毫不袒护并深刻反思,对对手的优点审慎对待虚心学习,对深刻影响着民族未来竞争的教育发展时刻保持清醒的忧患意识,并使得与体制和利益羁绊的教育母体能时刻保持足够的更新力,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现实的需求总能灵活而有针对性的调整,我想这是美国科技能领先世界的根本原因。
也许从美国教育的整体上看,它还远远谈不上完美,但它却总能走在通向完美的正确之路上,这也是美奥数第一给我们的真正启示。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