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古镇家园忆旧

作者: admin
2014年03月07日

笔者的家乡在中国古镇同里。笔者高祖的胞兄任兰生,在老宅亨复堂附近所建的退思园,自上世纪末完成联合国申遗后,已闻名遐迩。然而笔者外祖父家的耕乐堂,虽有退思园姐妹园之称,但是外界对其知之甚少。两园均为贴水而筑。如果说退思园的整体结构匠心独运,以俊雅秀丽见长的话,那么,耕乐堂的精巧宜人,则以田园风光见胜,其树木花草、山石池塘、亭台楼阁,更别有一股仙风佛骨、超凡绝世的神韵。耕乐堂以造化为师的造园风韵,处处隐含着一种躬耕林下的处士处世之风。
耕乐堂是明代建筑,在同里古镇三堂之中,占地最大,年事最高(其他两堂是崇本堂和嘉荫堂)。耕乐堂位于同里陆家埭,朝东面河,是典型的前宅后园结构。耕乐堂始建于明正统年间(1436–1449),系处士朱祥宅第,朱祥号耕乐,故名“耕乐堂”。朱耕乐卒后,明代著名才子祝枝山撰写墓志铭,称道他是一个有才德而不做官的人。耕乐堂虽数度易主,迭经修缮,仍保留了初建时的建筑风格,清末为笔者外祖父黄仲梁所有。记得在同里读小学时,常在周末或节假日,跟随妈妈从亨复堂出门,过三桥,到陆家埭外婆家去。我姐姐任友于曾在耕乐堂花园中的环秀阁楼上住过一年,那时妈妈和我去得更加频繁。
1949年,我和姐姐从南濠弄小学(前身为丽则女校)毕业,要离开同里、到苏州进中学,所以整个暑假,一直住在外婆家。1949年适逢建园500周年。记得在园内鸳鸯厅佛堂内进香时,用的是著名的明代宣德香炉,供案上方是鎏金横匾“阴功积德”,据称也是明朝园主留下来的文物。当时我们姐弟俩第一次听到朱耕乐的名字。外婆对我们说:“朱耕乐造桥,造福桑梓,不留自己的名字,所以叫做阴功。同里桥多,你外公每年捐钱修桥,也从来不留名字。”
我们唯一的舅舅黄诒吉,也与桥梁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在抗日战争前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按当时教会学校的规定,成绩第一名的毕业生,可以享受全额奖学金留学美国,但是外祖父向校方表示愿意自费留学,就让舅舅把这一份本来属于自己的全额奖学金,让给第二名的同学去留美了,一时在上海教育界传为佳话。舅舅在美国名校获桥梁工程博士学位,抗战胜利后,穿着盟军士兵的军装回国。建国以来,舅舅加盟中南工程公司,参加武汉长江大桥的总设计工作。由于他长期保持低调,甘当无名英雄,吃苦在前,荣誉让人,上下关系口碑较好,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往往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改革开放后,子孙后代都很发达。回首往事,心想,这也可能是由于受到祖上“阴功积德”的传承,受到潜移默化教育的缘故吧。
回过头来,再来讲讲耕乐堂最早的园主朱耕乐。据称同里人朱耕乐,与同时代人、大名鼎鼎的民族英雄、杭州人于谦是神交。两人虽未谋面,彼此之间,从内心佩服对方的学问和为人。话说明正统十一年,朱耕乐协助巡抚周文襄公,重建苏州宝带桥有功,据此应授于官职,同为巡抚的于谦亦力促其出山,但朱耕乐不愿为官,辞请归隐同里,建造耕乐堂。那末,朱耕乐为什么如此结念泉石,而薄于宦情呢?实际上,于谦后来在官场的遭遇,就是最生动的回答。
明正统十四年(1449),蒙古侵略军席卷南下,发生“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群臣为维持政局,拥立皇弟为景泰帝。明朝主战派将领、兵部尚书于谦,力排主和派南迁之议,坚请固守,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破瓦剌之军。瓦剌首领挟英宗逼和,于谦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瓦剌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被软禁八年后复辟。一代民族英雄于谦,平生行事秉性刚直,忧国忘身,终遭权贵诬陷,含冤被杀。一直到明英宗死后,于谦冤案才获平反昭雪。朱耕乐营造耕乐堂的时段,正好是在明正统年间,所以他亲眼目睹当朝一幕接着一幕的残酷政治斗争,大批贤能之士,或贬逐、或罢官、或遭杀身之祸。因而朱耕乐不禁庆幸自己谢绝巡抚的荐举,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果断选择。
耕乐堂的前宅,由备弄与后花园的回廊相接。园中间有一荷花池,池边假山高低错落,参差有致。池南鸳鸯厅,窗明几净,与对岸环秀阁隔池相望。环秀阁上下两层,清秀典雅,悬挑水面。环秀阁通过天桥,与东侧的墨香阁相接。墨香阁前有金桂银桂两株古树,异香扑鼻,登临阁上,满园景色尽收眼底。鸳鸯厅的南侧,有一庭院,院中花木扶疏,松竹梅“三友亭”飞檐翘角,立在院
耕乐堂花园中,清秀典雅的跨水建筑环秀阁,与西面的古松轩中间有跨水曲廊连接,古松轩南侧有近五百年的白皮松一棵,弥足珍贵。
南。从鸳鸯厅北侧进“藏曲”月洞门,为一天井,东壁筑有黄石假山,天井西边是燕翼楼。出月洞门, 池边假山上,有一棵历经500年沧桑的白皮松,树皮乳白斑驳,树干苍劲古朴,斜卧池面,蔚为奇观。
耕乐堂花园里有一幅对联“幽兰君子性;虚竹学士风”,不禁使人联想起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派水乡田园风光,“耕乐”之趣不觉油然而生,体现出古镇家园的悠久文史背景,及其一草一木的文化底蕴。整个园林的布局,构思巧妙,巧夺天工,使人联想到明末的造园大师、《园冶》作者、同里人计成阐述的关于尊重自然的造园名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类别: Uncategorized | RSS 2.0 | 评论 |

0 评论

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 Widget Area

    This is widget area, add your widget here from your widget on appereance on your admin pa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