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hambra宫簿记

作者: admin
2013年12月20日

第一次听到 Alhambra Palace 是源自那首同名吉他名曲阿兰罕布拉宫的回忆(Recuerdos de la Alhambra)。很多人把它看作The名曲。多位名家都有演绎诠释,我最喜欢的是Ana Vidovic的版本。在Youtube上有她的多个音像录制,你会觉得这位美女似乎捧着的不是一把乐器,是怀抱那位希腊美少年的肩头,在无尽地倾述她的悠悠情思。
多年以后,我来到了这里,就住在同名的旅店,日夜眺望,上下思索。就这样毫不费力地,把东西方的最美揉合在一起。眼前这连绵恒大的创造物,不着痕迹的赫然在此,无论是历史的遗忘还是时下的喧闹。什么样的人,能在跨越百年的时空里,高潮迭起又浑然一体的创作?刚自Barcelona 来,高迪(Antoni Gaudi)的建筑作品让人震撼又喜爱,但他的思路有迹可寻:高迪的眼睛是童真的,他用成人的头脑小心地平衡过去和现代的建筑元素。对照之下,这里神秘啊神秘。我要一路追问。
因想起,那时的欧洲还是一片黑暗,欧洲文艺复兴还相距两百多年呢。这些人似乎没有大费什么周章,也没有留下多少历史传说,无关乎大师巨匠,不动声色地创造了这个美轮美奂的巨物。她的美感基调是非希腊更非罗马的。对这些,不感到惊诧就有点鲁沌了。桃李不言下自成溪,如织的游人让她成为欧洲第二的访客目的地。
回想起,在征服南部伊比利亚半岛五百多年后,这群来自北非,信奉伊斯兰的人,才决定放弃游牧生活方式,定居下来,并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五百年了,可以算作当地人了吧?这群人被更当地的人称作摩尔人以示区别。五百年了,游牧生活在抵抗定居生活的诱惑。摩尔人在坚守自己的生活方式然后又改变,前因后果无从可考。当美国人欧文1832年来到这里时,他只能以sketch的文体写写,sketch:速写,人们只能用粗线条寥寥几笔勾勒一下,可是那些人的爱恨情仇的故事,更令人神往遐想。
我不由得想起另一群消失了的人群哥萨克人。感谢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那一群人成了有血有肉大写的人,他写活了那群人。否则,到今天,不到百年,哥萨克已几近湮灭,人们又只能用寥寥数语来描述这一群"野蛮"人。一部文学巨著起到了一座巨大丰碑的作用,让消失了的遥远的那群人迄今还有存在感。存在感,今天此时此刻又有多少人,多少人群,甚至国家,为之挣扎。一首名曲中的名曲,让红宫和她的主人存留在无数人的心头,还有深深的美感。
1492年,在被围困两年后,摩尔人在Alhambra投降了,被遣送回祖居地北非了事。他们的故事也就嘎然中止。就在这一年胜利了的西班牙王室全面开展了宗教审判运动,颁布了阿兰罕布拉法令。那时文艺复兴思想解放在欧洲已经流行,蔚为时尚,这王室真敢逆天而动啊。西班牙王室热衷于抹去任何非Christian文化的痕迹,在Alhambra宫里尽量抹去伊斯兰的印记;同样的,西班牙人有意抹去玛雅、印第安的文化记录,他们的传说,使得当地人集体失语。西班牙人热衷于当上神棍和当地人的种马,在南美大地留下了很多逸绪。1492年,这一年里西班牙王国真是鸿运当头,哥伦布首次到达美洲,他用些廉价烈酒换了不少真金白银,给西班牙王室带来巨富一度是欧洲王室里最富有的,国力大张,似乎一切都是我神赐予保佑。可西班牙的好运并不长,不出100年,西班牙无敌航队先被英国打败,国土后来又被拿破仑占领。这一事例再次说明宗教信仰是个人的事,与国运无关,禁锢思想只能适得其反,空空浪费地理大发现的千年机遇。对这个不会再有、失去的机会,有位学者曾尝问道:如果五月花号上来的不是英国清教徒,是中国人,今天北美土地上会怎样?其实,在南美大地上500年的大实验已给出了答案。这巨大的反差,可以排除是人种、基因的因素。同处欧洲的西班牙人想错了,做错了,南美就掉入了“陷阱”,今天西班牙自身也往哪里滑。从古至今,西班牙人一点不缺欧陆风尚照拂,科学工程文艺。智者,为什么?
王室在Alhambra居住了几年,留下了一个十分突兀生硬的大建筑后,走了。Alhambra也就从此销声匿迹了几百年。任凭风吹雨打、盗取践踏数百年。
阿拉伯诗人吟唱道:人生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出生在格林纳达而是个盲人。在Alhambra的红墙下,我第一次贴近阿拉伯的诗魂。
当曲作者家弗朗西斯科·塔雷加1882年来到这里,是尚未整修的断垣残壁。他感怀伤天,睹物思情,无以释怀,把全部的感悟倾注在乐曲。多么美妙!曲子是轮指手法演奏;大多数爱乐人第一次接触轮指手法的乐曲是“爱的罗曼斯”,前者是大乐章,后者是一个小曲,很多人能弹弹。就好比钢琴曲里的“致爱丽丝”与李斯特的“爱之梦”。大曲有思想,有灵魂,小曲有小意就好了。就拿爱之梦来说,我国有位超人气的钢琴王子录了很多次,听来听去就像是个大号的致爱丽丝。唉,欧洲贵妇的情感经历怎可化成美丽少女的未经世事?纵观浮生人世,我觉得安娜·阿赫玛托娃的生命经历,辉映了爱之梦。从沉稳的深深回忆、青春的逐步坚定、到热切的高潮,音符节奏略带破碎……最后部分是一切绚丽归于平静自信没白活。红颜已逝,把自己的爱带到了坟墓。安娜,俄罗斯的繆斯,70年的诗句和70年的生命篇章演绎展示着爱之梦。
该曲演奏难度太大,以至于大多数人的录音听起来像在赶命,或者太机械了。Ana,又一个美的Ana,在把握了所有技巧难度后,自如放松了。她静了下来,慢了点下来。细雨绵绵,娓娓道来,唯美、遥远、神秘,你的、我的、Alhambra。
2013年7月25于入桂夜行火车上
后记:一首乐曲又是怎样勾勒一座历史文物的?艺术要留白,音乐亦如此。摘下三两古诗,伴侣乐曲各部,真得意。就曲子的尾声部分,我暂时还没有遇到贴切的好诗文。这些都是不期相遇无心偶得的喜悦。谨将这份悠闲,留给朋友您,按我的品味,这首曲子真的是仅为西班牙吉他而生!
爱之梦Kissin的版本很到味。

类别: Uncategorized | RSS 2.0 | 评论 |

0 评论

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 Widget Area

    This is widget area, add your widget here from your widget on appereance on your admin pa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