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界关注礼来公司商业机密诉讼风波
美国时间10月8日,印第安纳波利斯本地电视台WISHTV报道称,美国制药巨头礼来公司两名前雇员,被指控向中国的竞争对手恒瑞医药泄露商业机密,此项诉讼涉及礼来耗费10年的研究成果、价值 5,500万美元的知识产权。至此,国内创新药龙头企业恒瑞医药或将陷入一场商业机密风波。笔者认为,这不是一件孤立的事件,读者必须在全球化经济的大背景下,高屋建瓴,才有可能全面把握事物的来龙去脉,对客观事实的分析、阐述才能清楚到位,从而得以透彻了解引发此次商业机密风波的核心问题所在,以求进一步探索其潜在的合理解决方案。
据媒体报道,美国诉中国商业秘密侵权案件年增10%。随着跨国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全球500强公司的创新型人才的跨国流动时有所闻。企管人才和技术人才的流动(或称“挖角”、“跳槽”现象)显著增多。在日益频繁的中美贸易中,发达国家美方所关注的是,创新型技术人才的跳槽,带走的不只是人才本身,伴随着跳槽损失的是企业的商业秘密,其中包括企业的核心技术秘密。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方则认为,目前涉外商业秘密侵权案件逐年增多,特别是在中美贸易的激烈竞争中,商业秘密诉讼已经成为打击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又一重要手段。所以,如何在保护人才的合理流动的同时,确保企业的商业秘密不受侵犯,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据《国际金融报》报道,此次事件的背后,是两家公司相关产品相互重叠、竞争的加剧。公开资料显示,礼来是全球制药研发龙头,而恒瑞医药是国内创新药领军企业。两公司现有产品和在研产品均覆盖肿瘤、心脑血管、糖尿病、骨质疏松、抗生素、大输液等领域,其中部分产品多有重叠。截止目前为止,这桩跨国诉讼的具体细节还未透露,核心问题在于,被指控的两名礼来前雇员,到底有无窃取相关商业机密。恒瑞医药表示,还在联系美国方面,还未确认。跨国诉讼专家表示,美国对此类案件的调查程序较为复杂,或将持续一段时间,短时间内不会对公司产生较大影响。
根据已经发布的研报分析,礼来的质疑难以对恒瑞医药经营构成实质性影响。总的来说,一是从境内外媒体的报道内容看,礼来主要针对的是其两名前雇员,而不是针对恒瑞医药;二是恒瑞医药一向遵守法律的要求,亦未在经营、研发活动中参考任何礼来所指商业机密;三是媒体披露的内容,未有明确证据显示恒瑞医药的任一款药品研发实质性利用礼来的机密信息;四是恒瑞医药在知识产权诉讼领域经验丰富,曾在艾素专利侵权案中胜诉。
事实上,恒瑞医药与礼来制药的纠纷不是头一遭。根据2002年颁布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在药品专利保护期届满前2年内,允许其他企业进行仿制。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00年,因涉嫌侵犯肿瘤药吉西他滨专利,礼来就将恒瑞告上了法庭,长达7年的审判后,最终以礼来败诉、吉西他滨专利无效告终。此外,据报道,恒瑞此前与医药巨头赛诺菲-安万特(法国)也有过肿瘤化疗药物专利纠纷。恒瑞在 2002年成功仿制了赛诺菲旗下这一专利产品。案件从2003年立案、经历二审中方胜诉、至2010年法方撤诉,时间长达7年。跨国诉讼专家表示,国内仿制药企在药物研发、专利使用等方面“走出去”的道路上,难免会遭到全球竞争对手施压,国内药企应注意规范风险。
在过去几年中,前十大跨国药企主要是受重磅专利药到期的影响,一方面是研发费用预算下降,另一方面是研发投入仍然很高。医药企业尤其是跨国药企,大规模地削减其研发团队已是一个普遍现象。研发团队的紧缩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某些关键性的创新型科学家的合理流动。这些站在研发前沿的科学家,对于聘用他们的企业来说,一切不为同行业其他人所知悉、能为该企业权利人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东西,都已经装在他们的头脑之中。他们拥有的商业秘密,是企业的财产权利,它关乎企业的竞争力,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有的甚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即使他们并没有将涉及药物研发的专有信息拷贝到外部硬盘上,即使科学家相互之间并没有交换机密邮件,他们的业务走向也会始终处于同行业竞争对手密切跟踪的视野之内。这是毫无疑问的。
0 评论